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松山送殷淑

李白 〔唐代〕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国,你风雅潇洒,真令人无话可说。
殷仲文一去而不回还,唯有你独立于世,激扬清波。
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云歌》。
中天的月亮已经偏西,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
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
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只剩下高峻的山岭连绵不绝。

注释

注释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西北。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
江左:即江南。
若:汝,你。奈若何:谁能和你相比。
仲文:指晋人殷仲文。据《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颧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颓然:感伤之意。《白云歌》:又名《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
“中天’’二句:谓月过半空,已向西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流光”句:谓光阴似箭,令人忧愁。
“连峰”句:形容别离后将相隔万水千山。郁:阻滞。嵯峨:山高峻貌。

赏析

  这是一首颇有新意的离别诗,一首贮满友情和才情的诗歌。

  诗一开首,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风流”无比,真像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诗人以“送别”为这首诗诗情的触发点,却未吐离情别绪,反倒特写好友的才华,颇有离题之嫌。其实,其妙需要推敲。首先,写才情是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华和“独立扬清波”的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为同调、至交的不寻常友谊的纽带。友情来自才情,来自相互吸引。其次,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铭心的离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难觅,还有谁能如此理解和慰抚自己。因此,诗人开头用了曲笔,看似曲折绕远写来,其实却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痛苦心情含蓄而细腻地表达出来。这样写绕了个弯子,为诗人情感蕴集、积聚做了铺垫。

  诗中间直抒离情。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送别场面,引出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图”。诗人送友精心选择了月夜五松山这典型环境是颇具匠心。清幽的五松山是美的,月夜的五松山更是妩媚。而一对好友身临其境,勾起漫步山麓,谈诗论文,长啸抒怀,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回忆。酒、月是诗人李白诗中的宠物。而今五松惜别,诗人又借酒、月写景抒情,颇见奇效;好友举杯话别,“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青玉案》);临别痛饮,对月把酒而歌《白云》;醉不成欢,颓然相对而离情油然而生,坐看月落,别情依依,难舍难分……这幅诗人精雕的“送友图”,景情相生、相融。

  尾句“连峰郁嵯峨”除加重了万山阻隔的别离痛苦的沉闷气氛外,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抚酒惜此月”,借酒、月过渡,巧妙自然;借月色流光之喻,发时光飞逝、壮志不遂之牢骚,画龙点睛。

  这首诗诗首以夸好友才情为开始,结尾以自己才情无法施展结穴点题,令全诗主旨豁然显露。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狄(一作秋)浦

罗隐〔唐代〕

晴川倚落晖,极目思依依。野色寒来浅,人家乱后稀。久贫身不达,多病意长违。还有渔舟在,时时梦里归。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饮醉中除河南尹敕到

白居易〔唐代〕

雪拥衡门水满池,温炉卯后暖寒时。绿醅新酎尝初醉,黄纸除书到不知。厚俸自来诚忝滥,老身欲起尚迟疑。应须了却丘中计,女嫁男婚三径资。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永二首(一作合溪送王永归东郭)

刘商〔唐代〕

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绵衣似热夹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诚知暂别那惆怅,明日藤花独自看。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严秀才

武元衡〔唐代〕

灞浐别离肠已断,江山迢递信仍稀。送君偏下临岐泪,家在南州身未归。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唐代〕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