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于阗采花

李白 〔隋代〕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于阗的采花人,大言不惭说:花儿都相似。
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才知道汉族美女多多,胡中无花可与比拟。
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
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注释

注释
于阗:汉代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泛指塞外胡地。
明妃:即王昭君。汉代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朝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明姝:即美女。
丹青:谓颜料可以把丑女画成美人。丹青,绘画用的矿物颜料。
无盐:谓丑女反而能在王宫里作王后。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翻:反而。
自古:谓自古以来,美人皆遭嫉妒。娥眉、皓齿,借代美人。娥眉,蚕蛾的触须细而弯,故用以喻女子之眉。胡沙埋皓齿:指昭君出塞和亲事。

赏析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有才华的人受气,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景祐飨先农五首

佚名〔隋代〕

在昔神逐,首兹播殖。无有污莱,尽为稼樯。乃粒斯民,实惟帝力。嘉荐令芳,儜瞻来格。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晋熙公别诗

尹式〔隋代〕

太行君失路,扶摇我退飞。无复红颜在,空持白首归。色移三代服,尘化两京衣。道穷方识命,事云乃知非。西候追孙楚,南津送陆机。云薄鳞逾细,山高翠转微。气随流水咽,泪逐断弦挥。但令寸心密,随意尺书稀。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熙宁蜡祭十三首

佚名〔隋代〕

惟蜡有祭,报神之功。全聚万物,来享来崇。承诏揶事,不忘肃雍。灵之格思,福禄来崇。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捉搦歌 其四

佚名〔隋代〕

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阳春歌

吴迈远〔隋代〕

百里望咸阳,知是帝京域。绿树摇云光,春城起风色。佳人爱华景,流靡园塘侧。妍姿艳月映,罗衣飘蝉翼。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雅郑不同赏,那令君怆恻。生平重爱惠,私自怜何极。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