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国风·齐风·卢令

舟次灌阳诗 〔先秦〕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黑毛猎犬颈圈丁当响,那个猎人英俊又善良。
黑毛猎犬脖上套双环,那个猎人英俊又勇猛。
黑毛猎犬脖上环套环,那个猎人英俊又能干。

注释
卢:黑毛猎犬。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
其人:指猎人。仁:仁慈和善。
重(chóng )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
鬈(quán ):勇壮。一说发好貌。
重鋂(méi ):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偲(cāi ):多才多智。一说须多而美。

赏析

  此诗意在描写打猎人的本领和美德。其人带着猎犬出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

  “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卢令令”之声。后面才走出诗中的主人公。“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全诗仅二十四字,就勾勒出一个壮美、仁爱、勇武、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文字简练,形象生动。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国风·卫风·伯兮

襄邑道中赠孙天予子礼三首 其二〔先秦〕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庖丁解牛

庄周〔先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水诗

登河中鹳雀楼〔先秦〕

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苏堤清明即事〔先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曳杖歌

蓬岛山〔先秦〕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