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田顺儿歌
白居易 〔唐代〕
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从军行
左延年〔唐代〕
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南陟五岭巅。北戍长城阿。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奋臂攀乔木。振迹涉流沙。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夏条集鲜澡。寒冰结冲波。胡马如云屯。越旗亦星罗。飞锋无绝影。鸣镝自相和。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苦哉远征人。抚心悲如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刘司户二首 其二
李商隐〔唐代〕
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湓浦应分派,荆江有会源。并将添恨泪,一洒问乾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日羁情
佚名〔唐代〕
乡山临海岸,别业近天堄。地接龙堆北,川连雁塞西。童年方剃削,弱冠导群迷。儒释双披玩,声名独见跻。须缘随垦请,今乃恨暌携。寂寂空愁坐,迟迟落日低。触槐常有志,折槛为无蹊。薄暮荒城外,依稀闻远鸡。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陈子昂〔唐代〕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译文
注释
皎(jiǎo)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皎皎:洁白貌;清白貌。形容月光。微微:隐约,淡远,幽静的样子。
禅(chán)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píng)。
禅居:僧人居住修行的处所。指寺院。轩屏:窗户和门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xiāo)光冷。
杂:一作“绝”。月露:月光下的露滴。宵光:夜光;月光。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忘机人,是赞美晖上人与世无争、忘却巧诈的高洁情怀。整: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3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7-98
译文注释
皎(jiǎo)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
皎皎:洁白貌;清白貌。形容月光。微微:隐约,淡远,幽静的样子。
禅(chán)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píng)。
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
禅居:僧人居住修行的处所。指寺院。轩屏:窗户和门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xiāo)光冷。
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杂:一作“绝”。月露:月光下的露滴。宵光:夜光;月光。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忘机人,是赞美晖上人与世无争、忘却巧诈的高洁情怀。整: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3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7-98
赏析
晖上人的赠诗内容不明,从此诗意推测应是与秋夜禅坐有关。因此,这首回赠诗开头从山林的幽静写起。“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秋夜的山林禅院充满了幽寂的禅意。此诗中间两联写景咏物。颔联“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住在这僧房里感到了景色的变化和季令的推移,由于心绪无比烦乱,不禁打开门扇,独坐沉思幻想起来。这里点出了晖上人的禅悟境界。禅定使人心情平静,从而智慧现前。颈联“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描绘出一片清幽冷寂的境界,极具诗情画意,也颇具禅意。最后“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二句,感叹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忘却机心,饱受尘世烦扰,实在是无奈又可怜,表达了诗人对晖上人入景清明那种境界的追求。
此诗结构极其精巧。起承转合,自然从容。写景写人,浑融一体。陈子昂还有一首诗《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内容与此诗相关,可以互相参照。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唐代〕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译文
注释
我宿五松下,寂寥(liáo)无所欢。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chōng)寒。
秋作:秋收劳动。田家:农家。秋作:秋天的劳作。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diāo)胡饭,月光明素盘。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饭:即菰米饭。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piǎo)母,三谢不能餐。
惭:惭愧。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三谢:多次推托。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译文注释
我宿五松下,寂寥(liáo)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chōng)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秋作:秋收劳动。田家:农家。秋作:秋天的劳作。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雕(diāo)胡饭,月光明素盘。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饭:即菰米饭。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令人惭漂(piǎo)母,三谢不能餐。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惭:惭愧。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三谢:多次推托。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4-81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84-386 .
赏析
五松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妇女。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女主人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