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参考资料: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¹。
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¹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pèi)¹念行迈²。
¹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²迈:远。
我来夏云¹初,素节²今已届³。
¹云:语气助词,无实义。²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³届:到。
高河¹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¹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缅( miǎn)怀京师友,文酒¹邈(miǎo)²高会³。
¹文酒:饮酒赋诗。²邈:遥远。³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¹。
¹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¹。
¹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sì)颠(diān)狂,醉墨洒滂(pāng)沛(pèi)。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¹。
¹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汰(tài)¹。
¹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¹漱(shù)寒濑(lài)²。
¹石齿:尖峭的石滩。²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sháo)¹女,老自有余态。
¹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jǔ)嚼(jué)苦难嘬(chuài)¹。
¹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lì)¹,举世徒惊骇(hài)。
¹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¹今难卖。
¹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¹一摧铩²。
¹羽翮:羽毛。²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哕¹。
¹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¹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¹胡:为什么。
参考资料: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¹。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¹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pèi)¹念行迈²。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¹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²迈:远。
我来夏云¹初,素节²今已届³。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¹云:语气助词,无实义。²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³届:到。
高河¹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¹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 miǎn)怀京师友,文酒¹邈(miǎo)²高会³。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¹文酒:饮酒赋诗。²邈:遥远。³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¹。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¹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¹。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¹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sì)颠(diān)狂,醉墨洒滂(pāng)沛(pèi)。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¹。
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¹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汰(tài)¹。
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¹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¹漱(shù)寒濑(lài)²。
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¹石齿:尖峭的石滩。²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sháo)¹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¹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jǔ)嚼(jué)苦难嘬(chuài)¹。
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¹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lì)¹,举世徒惊骇(hài)。
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¹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¹今难卖。
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¹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¹一摧铩²。
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¹羽翮:羽毛。²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哕¹。
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¹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¹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¹胡:为什么。
参考资料:
全诗四十八句,按内容分为五节。前十句为一节,写题目中的“水谷夜行”作为全诗的引子。首两句写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鸡声惊起,憨、号、荒这些字给人以荒凉冷落的感觉,“山壁月倒挂”写月将落的景色,生动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写早行赶路。五、六句回忆初离京师,时值初夏,而现在已届素秋,强调出行之久。这些都为下文怀念京师作垫。同是写将晓的景色,李商隐的“长河渐落晓星沉”是凄丽,而“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则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九、十两句写天将拂晓,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怀友之念。
“缅怀”二句,诗人由眼前的侵晓夜行想到当日京师的文酒高会,冷落的行旅和热烈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文笔从高会的众宾收缩到诗人所畏爱的苏、梅二人。古人称值得敬佩的朋友为“畏友”。“可畏爱”三字引出下面几节对苏、梅的评论,直贯篇末“双凤凰”的比喻。“篇章”两句总写二人创作之富,声名之高,难分上下。这是总评,为下两节分评起个头。这是第二节。
第三节专论苏舜钦的才气。《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万窍号一噫”就是用《庄子》的语意来表现“气尤雄”的程度,说他作诗的气势,犹如大风陡作,万窍皆鸣。苏舜钦又善写草书。“有时”两句暗用张旭(人称张颠)来夸赞苏舜钦的书法,这也是“气尤雄”的注脚。“譬如”两句写其奔放,这是兼诗和草书说的。“盈前”二句主要写其既多且好,但“难拣汰”三字于赞扬中也略有微词。这一节共八句,表现了一个才气横溢的诗人和草书家的形象,他的酒酣落笔、尽情挥洒的风神令诗人神往。
第四节十二句专写梅尧臣诗风的古淡,和苏舜钦的雄放恰成对照。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梅翁”的称呼既亲切又有尊敬的意味。“事清切”的“事”是动词,表示梅尧臣刻意追求“清切”的境界。次句用流水穿过乱石的形象来比喻“清切”,但不是直说,而说成是“石齿漱寒濑”,就更显生动。这里暗用孙楚“漱石枕流”的典故,而不易使人察觉。“作诗”两句写梅尧臣诗的功力之深(相传梅尧臣日写一诗),又表示了诗人对梅尧臣诗的尊崇之意。“文词”四句写作诗之久,老而不衰。一般人年龄一大,才思往往不如年轻时的敏锐,因而诗的功力虽深,清新之感却逊于当年。而梅尧臣却不然,年龄心意虽然老大(其实这时才四十三岁),但文词反而更加清新。这句的“虽”字,有的版本作“难”,那么可以解释为全心全意作诗,不知老之将至(诗人青春长在)。单从这两句看,“难”字意味还长些,但和下面“譬如”两句接不起来,所以把四句合起来,仍以“虽”字为佳,两句因韵脚而倒装。“譬如”两句从“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典故化出。用“妖娆女”作比喻,带有亲切幽默的味道。“近诗”四句写梅尧臣的诗风从清切到古硬,功力愈深,而一般浅人愈难欣赏。用“食橄榄”为喻,非常贴切,写出梅诗耐人细细琢磨才能欣赏的硬工夫,这是下节“古货今难卖”的伏笔。食橄榄这个比喻被后人沿用来说明一种生涩的诗风,如评黄山谷诗等。把这一节十二句和上节八句对比,看出作者用笔的变化。苏舜钦诗的特点是雄放,作者八句也如同一气喷出。梅尧臣诗“古硬”,别人不易理解,所以作者用十二句分三层来写梅诗的特点,先写作诗之久,叙作者为衬,再用比喻说愈老愈清新,最后特别提到“近诗尤古硬”,表明工夫老到,但“真味”必须细嚼得之,不能失此“古货”(古人不管自己怎么创新,总标榜越古越好)。作者的苦心尤在宣扬梅尧臣诗的高超。这两节是该诗的主要部分,又为最后一节的总结准备了条件。
最后一节十二句,分三层,“苏豪”四句为第一层,总结前两节的描写。苏舜钦诗虽容易为人欣赏,但用“徒惊骇”三字,也含有对当时舆论的不满。“二子”六句为第二层,对两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赞扬,将他们比作“双凤凰”,推崇备至,但“云烟”二句也表现出对他们的遭遇深感不平。“凤凰”既是祥瑞之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但刚一施展才能,立即受到摧抑排摈,两句“一”字紧相呼应,以表现当时世人的妒贤嫉能。在此诗写后不久的九月份,苏舜钦就因向朝廷进奏院祠神祭祀费酒而被小人告讦,贬谪而死。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一文里感慨尤深。“安得”二句一方面就“凤凰”的比喻生发,哕哕,本指凤凰的鸣声,这儿即指作诗唱和;另一方面回应篇首“二子可畏爱”的语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示相思之情不能已,所以作诗寄问,交代题目中的“寄”字。因为诗人独行无友,风尘仆仆,想到当时京师文酒高会的盛况,想到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才,诗人觉得,这时他们可能把酒吟兴正浓,不知道他的相思之苦,所以得寄诗相问。这样和题目中的夜行及第一节正好呼应。这两句总结全诗,略嫌草率,未能达到神完意足的境界,有点美中不足。
欧阳修在唐代诗人中极为推重韩愈,认为作诗当以韩愈为法。这首五古就是受到了韩愈诗的影响。在诗中写朋友的不同风格,韩愈《醉赠张秘书》说:“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欧阳修此诗就韩愈这种写法开拓得更广阔,把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特征予以尽情描绘,对社会上对他们的排斥极表不平。诗前的叙事写景简劲利落而语句凝炼,中间的评论形象生动又极富感情。全诗条理脉络清楚紧凑,是欧阳修五古中的一首佳作。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qú)鲜。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攀荷弄其珠,荡漾(yàng)不成圆。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荡漾:水波微动。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佳人:美女。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思无因见,怅(chàng)望凉风前。
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凉风:秋风。
参考资料: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qú)鲜。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攀荷弄其珠,荡漾(yàng)不成圆。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荡漾:水波微动。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佳人:美女。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思无因见,怅(chàng)望凉风前。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凉风:秋风。
参考资料: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