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四
李白 〔〕
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一本此下有
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
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
四句)
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白羽扇赞
谢惠连〔〕
惟兹白羽,体此溅洁。凉齐清风,素同冰雪。其仪可贵,是用玩悦。挥之襟袖,以禦炎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古风其二十三
李白〔〕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裘仲
邹浩〔〕
几度秋陂老芰荷,蓬门不见雁来过。照人眉字今何似,得意诗篇日更多。事逐风云空白马,功随山岳尚黄河。无因双眼陪君子,暝立西楼一楚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踏莎行·绝顶无云
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译文
注释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míng)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天语:上天之告语。疏钟暝直:谓寺庙的晨钟声于昏暗中揭响直入高空。暝:昏暗。度:通“渡”。
是处青山,前生俦(chóu)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pín),人间相媚争如许。
是处:到处。前生:上一辈子。俦侣:伴侣。招邀:邀请。闲庭户:寂静的庭院。含笑复含颦:微笑或皱眉。相媚:取悦。争如许:怎得能够像这样。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译文注释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míng)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天语:上天之告语。疏钟暝直:谓寺庙的晨钟声于昏暗中揭响直入高空。暝:昏暗。度:通“渡”。
是处青山,前生俦(chóu)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pín),人间相媚争如许。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是处:到处。前生:上一辈子。俦侣:伴侣。招邀:邀请。闲庭户:寂静的庭院。含笑复含颦:微笑或皱眉。相媚:取悦。争如许:怎得能够像这样。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赏析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