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宅残牡丹
白居易 〔唐代〕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杜甫〔唐代〕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高适〔唐代〕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译文
注释
胡人吹笛戍(shù)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译文注释
胡人吹笛戍(shù)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赏析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百步桥
李翔〔唐代〕
亘险凌虚百步桥,古应从此上干霄。不辞宛转峰千仞,且喜分明路一条。银汉攀缘知必到,月宫斟酌去非遥。牵牛漫更劳乌鹊,岁岁填河绿顶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