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李白 〔〕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译文
注释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zhào)天。
庐江:郡名,即庐州也。隶淮南道。《通典》:雍州,开元三年改为京兆府。凡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zhǎo)前。
欲折一枝桂:《晋书》:郤诜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还来雁沼前:《西京杂记》: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译文注释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杜秀才风度翩翩?吴王也赞许你像颜回一样贤良。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zhào)天。
暂时离别庐江郡守,将去游览见识京兆府——首都长安。
庐江:郡名,即庐州也。隶淮南道。《通典》:雍州,开元三年改为京兆府。凡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秋山落日风景宜人,秀水寒烟引人如胜。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zhǎo)前。
欲待金銮殿一举折桂,中得进士,还回到吴王的庭园楼阁为你庆贺。
欲折一枝桂:《晋书》:郤诜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还来雁沼前:《西京杂记》: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杜秀才风度翩翩?吴王也赞许你像颜回一样贤良,
暂时离别庐江郡守,将去游览见识京兆府——首都长安。
秋山落日风景宜人,秀水寒烟引人如胜。
欲待金銮殿一举折桂,中得进士,还回到吴王的庭园楼阁为你庆贺。
注释
注释
(1)庐江,郡名,即庐州也。隶淮南道。《通典》:雍州,开元三年改为京兆府。凡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2)《晋书》:郤诜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3)《西京杂记》: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赠易与凡
释敬安〔〕
拔剑高歌对酒卮,酒酣为说戍边时。梦随关月还家远,马踏河冰出塞迟。青冢至今馀汉碣,黄沙终古陷秦师。怜君万里封侯愿,赢得西风两鬓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增田涉君归国
鲁迅〔〕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译文
注释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增田涉(1903-1977):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曾任日本根岛大学、关西大学等校教授。扶桑:日本的别称。丹:红色。嫩寒:微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zhào)忆华年。
折垂杨:古人折柳赠别。东棹:东去的船。华年:华同花,华年即如花之年,青年。此处指鲁迅留学日本时风华正茂的时期。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89-90页
2、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6页
译文注释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你的祖国正值风景美丽的秋天,枫叶在微寒的秋光映照下更加红艳。
增田涉(1903-1977):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曾任日本根岛大学、关西大学等校教授。扶桑:日本的别称。丹:红色。嫩寒:微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zhào)忆华年。
我却想象古人那样折柳给你送别,心则随着东去的船回忆起在日本度过的青年时代。
折垂杨:古人折柳赠别。东棹:东去的船。华年:华同花,华年即如花之年,青年。此处指鲁迅留学日本时风华正茂的时期。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89-90页
2、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6页
赏析
“如丹”的“枫叶”,和似霞的樱花一样,是扶桑之国“水木明瑟”的景物留给诗人鲁迅最为鲜明、深刻的印象。辛稼轩词《临江仙》有“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之句。辛稼轩所写的“嫩寒”,是残冬的轻寒,作为意象,与“春风”相对立;鲁迅笔下的“嫩寒”,是“冬暖”的“景暄”,作为意象,与“枫叶”相映照。“枫叶如丹照嫩寒”是暖色调和冷色调、暖意和寒意的对比、交流和融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主意象”,则赋予扶桑秋光以明媚秀丽、生机盎然的个性。这是“景语”,更是“情语”。诗人想象中明丽热烈的扶桑秋景,寄托着他对即将归国的“远客”的殷殷祝愿,更寄托着他对逝去的青春“华年”的深情忆念。
诗人的心,仿佛随着归客东去的客舟,回到了旧游之地。“心随东掉忆华年”中的“忆华年”三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可能诗人又看到了”绯红的”、“轻云”般的上野樱花,又回到了“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水户,又见到了“脸色仿佛有些悲哀”的藤野先生,又听到了留学生会馆里慷慨激烈的论争……回忆中的这些美好的景物人事以及那勃发着少年意气的峥嵘岁月,都是和那个遥远的国度联系在一起的。如今,来自日本的诚挚而友好的增田涉即将回去了,等待着他的,一定是诗人所见到过的明瑟秋光,诗人的情感像涓涓清流,形成一个无尽的回环,荡漾不已。
全诗四句,只有“却折垂杨送归客”一句是实写,它反映着一个真实的物理时空。秋光正好的扶桑,是一个辽远的空间;已经流逝的华年,是一段遥远的时间,它们构成一组内涵丰厚、外延广阔的心理时空。东去的归棹,既把“远客”渡向彼岸,也把诗人从真实的时空渡入心理的时空,使他的想象从“华夏”遨游到“扶桑”,从“现在”飞翔到“往昔”。在这心理时空中的扶桑,既是“现在时”的,又是“过去时”的。借有限之实境,拓无限之虚境,此诗构思,深得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艺术。
虾蟆山
王冕〔〕
春风吹船著牛轭,扶藜直上山之脊。山上老石怪且顽,皮肤皴皱苔花碧。我来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状心亦惊。野人指点为我说,此物却是虾蟆精。古昔曾偷太仓粟,三百余年耗中国。天官烛其阴有毒,敕丁破口剶其足。至今突兀留山丘,雨淋日炙无人牧。树根穿尻蛇入肚,老鸦啄背狐粪头。牧童时时放野火,耕夫怒击樵夫剁。自从残堕不能行,见者唾之闻者骂。虾蟆虾蟆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古风 其四十一
李白〔〕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