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王维 〔〕
(册4 卷125 页1262a)
太阳升兮照万方。
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
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
唐尧後兮稷契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
乾降瑞兮坤降(一作献)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羊栏浦夜陪宴会
杜牧〔〕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球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滟光。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袅袅长。自比诸生最无取,不知何处亦升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次韵和潜亨雪 其一
邹浩〔〕
暖律稽迟太史占,风前犹复弄威严。不妨豪客成樽俎,重使斯民困米盐。但见青峰皆玉笋,岂知白屋是茆檐。何人隐入群羊去,应笑痴儿认角尖。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鹊桥仙·沉沉戍鼓
王国维〔〕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译文
注释
沉沉戍(shù)鼓,萧萧厩(jiù)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萧萧:形容马叫声。霜华:即霜,亦作“霜花”。伊:她。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zhé),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北征:北行。南征:南行。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除却:除去。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4(4).
译文注释
沉沉戍(shù)鼓,萧萧厩(jiù)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萧萧:形容马叫声。霜华:即霜,亦作“霜花”。伊:她。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zhé),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没有永恒的,但又怎么放得下这种追求永恒的执念呢。
北征:北行。南征:南行。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除却:除去。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4(4).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译文
注释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夹绣户,珠箔(bó)悬银钩。
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珠箔: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tī)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忧:一作“愁”。
暮(mù)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9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3-765 .
3、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译文注释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
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夹绣户,珠箔(bó)悬银钩。
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
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珠箔: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tī)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忧:一作“愁”。
暮(mù)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9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3-765 .
3、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赏析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