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王维 〔〕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七绝·屈原
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译文
注释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jiāo)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艾萧太盛椒兰少: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 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译文注释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屈原当时写下名篇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
艾萧太盛椒(jiāo)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当时楚国奸佞小人多贤德之士太少,只能在悲愤和绝望投入汩罗江。
艾萧太盛椒兰少: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 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赏析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原在《离骚》一诗中不仅讥刺群小,还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责难楚王听信谗言,不察忠良,不体恤民心。又责怪楚王言而无信,半途而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种大胆的指责充满了批判的力度和反传统的揭露作用,也遭到后代保守的儒家学者的微词,如班固就批评屈原“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王逸《楚辞章句序》),认为屈原对楚王的批评是出于怨恨,讥刺群小是出于露才扬己,朱熹也评价屈原的《离骚》是变风变雅,“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朱熹《楚辞集注序》),但在今天看来,屈原的伟大正在于这种“批判君恶”的无畏与高洁。而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便是对这句诗的最好注解:“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稍逊一筹……”
此诗的第三句“艾萧太盛椒兰少”是借用《离骚》中的词语。《离骚》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征便是用比兴寄托、香草美人来抒情议论,用香花香草比喻贤德之人,用恶花臭草比喻奸佞小人。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王逸《离骚经章句序》)在这里,艾萧是艾蒿,一种臭草,而椒兰是申椒和兰草,是芳香植物,因此,这句诗是用比兴感叹当时的楚国小人很多,朋比为奸,邪恶势力根深蒂固,而像屈原一样的贤臣却少而微弱,不能与黑暗势力抗衡,如屈原所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正是这种正邪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楚国最终走向灭亡,也使得屈原最终无所希望,而走向自沉,即此诗的最后一句:“一跃冲向万里涛。”
末句中最特别的字是两个动词:跃和冲。跃,写出了屈原的果决勇敢,义无反顾,“冲”写出了屈原以死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万里涛,则是一幅深远壮阔的画面:江水滔滔,无情有情,水流不已,斯人永存。屈原的死是令人哀伤的,可在毛泽东大气度的笔下,则变哀伤为悲壮,气势宏大,气象开阔,发前人所未发,一改历史上的屈原形象。
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哀范君三章·其三
鲁迅〔〕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译文
注释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小:看轻。 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大圜(yuán)犹酩(mǐng)酊(dǐng),微醉自沉沦。
圜:同圆。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酩酊:大醉的样子。沉沦:沉没。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xù)言。
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从兹:从此。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故人:老朋友。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轻尘:喻微不足道。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3-38页
译文注释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小:看轻。 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大圜(yuán)犹酩(mǐng)酊(dǐng),微醉自沉沦。
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圜:同圆。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酩酊:大醉的样子。沉沦:沉没。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xù)言。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从兹:从此。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故人:老朋友。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轻尘:喻微不足道。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3-38页
赏析
代蒿里行
鲍照〔〕
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斗酒安可酌,尺书谁复陈。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人生良自剧,天道与何人。赍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胡行 其三
颜延之〔〕
嗟余怨行役,三陟穷晨暮。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原隰多悲凉,回飙卷高树。离兽起荒蹊,惊鸟纵横去。悲哉游宦子,劳此山川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偶然作六首 其一
王维〔〕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