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李商隐 〔唐代〕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鹂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是在哪个时代契芯部落来到了阴陵,世世代代为朝廷效力,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雪压千帐的寒夜营前的大旗迎风飘卷,军情紧急的清晨,传书的军骑越河踏冰。
西蕃的男儿背负着小孩来青冢归附,北狄的姑娘用瓦壶盛酒到白登劳军。
在黄昏时节你来到碎鸟鹈泉边打猎,路上的行人远远就认出你这位郅都鹰。

注释

注释
蔚州:今山西灵丘县。契蓝使君:蔚州刺史契苏通。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芯通是铁勒族契蕊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蕊通五世祖契芯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以后又立有大功,封凉国公。
阴陵:阴山。契芯何力归唐后,曾移居阴山。
奕世:累世。勤王:为朝廷效力。
“夜卷”二句:意为契芯家族为国东征西讨,作战勇敢,立有赫赫战功。
襁负:背着小孩。青冢:王昭君墓,此处泛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
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此二句意为契苏通所到之处,深受各部族老幼妇女的欢迎。
鹧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
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赏析

  这首送别契瑟通出征的诗,以“奕世勤王”为中心,历叙契葱部落内附后与唐朝廷的友好关系,表彰契菇氏历代勤王的功绩及其对促进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作用,

  首联用设问起手,总叙铁勒部落归附唐王朝和为朝廷效力的历史:“奕世勤王国史称”,这是朝廷对契瑟一门的评价,也表达了诗人的赞誉之情。

  颔联二句的大意说,在雪盖千帐的寒夜,掩旗突袭敌军,在冰封河流的早晨,率兵涉冰飞越:写的是契菇通五世祖契葱何力当年勤王的事迹:这里诗人虚拟铺排,选择早晨、夜晚两个典型时间,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两个典型场面,着力强调契菇骑兵行动的迅急和作战的神勇。诗人强调这点有其现实意义:因为当时诸藩镇口称勤王,却多拥兵自重,养寇固恩,即使进兵,也多是徘徊观望,牵延不进。诗人在这里称赞当年契瑟氏勤王之日夜兼程,迅急神勇,一则是对当时藩镇一种婉转的批判,二则是勉励契菇通仿效乃祖,效忠朝廷,再展契菇氏之雄风。

  接着颈联二句,转写现实,契菇通此次出兵勤王,深得北方少数民族拥护,纷纷背着幼儿前来归附,箪食壶浆表示欢迎÷诗人用具体的画面,写出了少数民族广大群众支持拥护这场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这就点出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质。这对正在出师勤王、捍卫边塞的契菇通来说无异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这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御侮的历史证物。

  尾联借出猎隐指对回鹘作战,意思是说契菇通傍晚出猎鹭鹈泉畔,路人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他所放的鹰,就知道这位苍鹰式的人物出现了。这里以郅都比契瑟通。“鹰”字双关,既关合上句“猎”字,又喻契菇通正如号称“苍鹰”的郅都,为回鹘所畏惮,一明一暗,一喻物一喻人,关合得异常巧妙。

  总而言之。这首诗声华既壮,骨力也足以相副,末联“郅都鹰”、给人以勇悍威严的印象。由于腹联已写了他获得了“蕃儿”、“狄女”的拥户和欢迎,则其威严又是和兄弟民族的关怀和友爱相结合的,从而表现出一位既得到各部落爱戴,又令敌人畏惮的出身于少数民族的边防太守形象。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商隐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诚园闻笛

窦牟〔唐代〕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月

章孝标〔唐代〕

徙倚仙居绕翠楼,分明宫漏静兼秋。长安夜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

方干〔唐代〕

吟霜与卧云,此兴亦甘贫。吹箭落翠羽,垂丝牵锦鳞。满湖风撼月,半日雨藏春。却笑萦簪组,劳心字远人。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菊

韩愈〔唐代〕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张籍〔唐代〕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