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田家宅
杜牧 〔唐代〕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45篇诗文 ► 0条名句
荆门送昼公归彭泽旧居
齐己〔唐代〕
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蚕谷行
杜甫〔唐代〕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译文
注释
天下郡(jùn)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pāng)沱(tuó),男谷女丝行复歌。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译文注释
天下郡(jùn)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pāng)沱(tuó),男谷女丝行复歌。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赏析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中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亦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恻恻吟
白居易〔唐代〕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李颀〔唐代〕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