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示敏巢
白居易 〔唐代〕
炉火欲销灯欲尽,夜长相对百忧生。他时诸处重相见,莫忘今宵灯下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仆射来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难并之说诚哉是言辄…兼简尚书
白居易〔唐代〕
三春今向晚,四者昔难并。借问低眉坐,何如携手行。 ——白居易旧游多过隙,新宴且寻盟。鹦鹉林须乐,麒麟阁未成。 ——王起分阴当爱惜,迟景好逢迎。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 ——刘禹锡墙低山半出,池广水初平。桥转长虹曲,舟回小鹢轻。 ——白居易残花犹布绣,密竹自闻笙。欲过芳菲节,难忘宴慰情。 ——王起月轮行似箭,时物始如倾。见雁随兄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
贾岛〔唐代〕
闲宵因集会,柱史话先生。身爱无一事,心期往四明。松枝影摇动,石磬响寒清。谁伴南斋宿,月高霜满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宋中
耿湋〔唐代〕
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为伤多易子,翻吊浅为臣。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空思前事往,向晓泪沾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此诗首句点出时间,渲染日暮时分,黄云四合的惨淡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剧的基调。次句将视线转向战争遗留下的痕迹,说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见当年白骨累累。从时间上看,上句写“日暮”,为当天情事,下句写“年深”,将时间拉得很长;从空间上看,上句写“黄云合”,是仰观,下句见“白骨稀”,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颌联自述于秋天回到宋中,诗中用“旧村”、“远人归”等词语,可知耿湋曾在这里居住过。此联着重写“旧村”的“乔木”和“秋草”仍在,命意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同,司马光评老杜这两句诗云:“‘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杜诗详注》引)这也可移过来评“旧村”一联。旧村仅余乔木、秋草,表明既无人烟、又无屋舍,一片废墟而已,以疏淡之笔写荒废之景,尤为动人。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颔联是大笔略写,此联则进一步用工笔描绘村内、村边荒凉景象。水井已经废弃,井边和井中结了厚厚一层绿苔,说明早已无人使用;田园既已荒芜,田间小路又因长满杂草和年久失修,变得模糊不清,可见久已无人耕作。这一联用“废井”、“荒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极写旧村的荒废、凄清。如果说颔联是淡笔虚写,此联就是浓墨、实写。这两联加上首联对大环境的总括性描写,一幅“山村劫后图”已经勾画完毕。
  末两句,诗人转入感慨:“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意谓:眼前已是满目疮痍,只剩下附近的山峦,与我相对无言,似有无限深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无可奈何的万般愁怀。
  耿湋亲历安史之乱,又曾在宋中寄居。而对睢阳一带乱后的荒寒,其感触自然不比寻常。清人说“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此诗即为明证。
 
 
 
送李擢游江东
王昌龄〔唐代〕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宿香山阁
贾彦璋〔唐代〕
暝望香山阁,梯云宿半空。轩窗闭潮海,枕席拂烟虹。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一闻鸡唱晓,已见日曈曈。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