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白居易 〔唐代〕
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
荤血还休食,杯觞亦罢倾。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
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蒙以声闻待,难将戏论争。虚空若有佛,灵运恐先成。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自蓟北归
高适〔唐代〕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译文
注释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译文注释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赏析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洛源驿戏题
雍陶〔唐代〕
柳阴春岭鸟新啼,暖色浓烟深处迷。如恨往来人不见,水声呦咽出花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钱起〔唐代〕
空谷春云满,愚公晦迹深。一随玄豹隐,几换绿萝阴。绝径人稀到,芳荪我独寻。厨烟住峭壁,酒气出重林。蝴蝶晴还舞,黄鹂晚暂吟。所思青琐客,瑶草寄幽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