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重有感

李商隐 〔唐代〕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注释

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须:应当。主君:指皇上。
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长”。
鹰隼:比喻猛将名臣。与:通“举”。
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雪涕:指落泪。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商隐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李绅〔唐代〕

花界无生地,慈宫有相天。化娥腾宝像,留影閟金仙。殿涌全身塔,池开半月泉。十峰排碧落,双涧合清涟。药草经行遍,香灯次第燃。戒珠高腊护,心印祖僧传。瓶识先罗汉,衣存旧福田。幻身观火宅,昏眼照青莲。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化城珠百亿,灵迹冠三千。萧壁将沈影,梁薪尚缀烟。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磬疏闻启梵,钟息见..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舞凤石

李翔〔唐代〕

远见麻姑戏瑞禽,每来教舞此坛心。基离地面三千丈,势倚云根一万寻。烟海日摇双翅影,洞天风散九韵音。自从越叟分明说,便想罗浮直至今。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言 其一○三

吕岩〔唐代〕

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知君有道来山上,何似无名住世间。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外三首

郑愔〔唐代〕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汉家征戍客,年岁在..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狄涣

廖融〔唐代〕

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