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注释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近:快要。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8-229
译文注释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近:快要。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8-229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过内黄县
韦庄〔唐代〕
相州吹角欲斜阳,匹马摇鞭宿内黄。僻县不容投刺客,野陂时遇射雕郎。云中粉堞新城垒,店后荒郊旧战场。犹指去程千万里,秣陵烟树在何乡。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瞽者叹
邵谒〔唐代〕
我心岂不平,我目自不明。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哭彭先生
储嗣宗〔唐代〕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主祭孤儿初学语,无媒旅榇未还乡。门人远赴心丧夜,月满千山旧草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高适〔唐代〕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
译文
注释
蓟(jì)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yūn)。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luán)卒厌糠(kāng)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yì)。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fēi)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qiāng)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àn)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译文注释
蓟(jì)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yūn)。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氛氲:思绪深长貌。零丁:孤单貌。头鬓:头发。勋庸:即指功业,功劳。已矣:完了。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luán)卒厌糠(kāng)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yì)。
汉家:借指唐朝。穷:尽。异域:外国。戍卒:守边的战士。厌:饱。后作“餍”。关亭:一本作“开亭”。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fēi)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qiāng)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霏霏:形容雨雪细密。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发,因此以结发指童年、年轻时。重:崇尚,看重。横行:纵横驰骋。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黯(àn)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黯黯:一本作“茫茫”。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凭陵:侵凌,进逼。古树:枯树。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赏析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幽州多骑射”这首诗称颂了守边戍卒的骁勇善战。全诗先总写幽州民俗的风貌,崇尚勇武;随即指出,他们不但善武而且乐于效力军前,保卫乡土,建立功勋。但诗人亲眼目睹了他们狩猎时的场面,不过这场面已够让人感到欣喜了。保家卫国从来不只是军队的事情,更需要有民众的参与,才能将侵略者掀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诗人目睹这一群生龙活虎、武艺高强的边疆健儿,对边境油然而生了几分安全感。
“黯黯长城外”这首诗描述了边塞战事纷纭的情况。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痛地诉说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景物描写切合战斗实际,烘托出惨烈的战斗氛围,而这种景色又是战斗中独有的,因此写景即是写战争。在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这惨剧时难以遏制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