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巴江柳

李商隐 〔唐代〕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实在是让人喜爱,丝丝缕缕的柳叶,一片碧色染绿了大江。
这样的名柳最好是送到金銮殿去,让一片阴凉移入雕满花纹的绮窗。

注释
巴江:指流经川东一带的长江。
可惜:可爱。
金銮殿:唐代宫殿名。殿与翰林院相接,皇帝召见学士常在此殿。
绮(qǐ)窗:华美的雕花窗户。

赏析

  小诗开篇即点题。“可惜”二字表明诗人对巴江柳的爱怜态度。第二句描写柳色。望王山下,巴江两岸,那成行成排的杨柳,柔条纷披,新叶繁茂,青葱凄迷,如锦似绣。倒映在水中,把一江春水都染绿了,以至于分不清哪是柳色,哪是水色,意境是新鲜、优美的。诗人不用“工笔”去刻画杨柳婀娜多姿的形态美,而是用“泼墨”去烘染它气象恢宏的色彩美,以色绘春,秀逸迷人,颇见匠心。“绿侵江”,兼用拟人、夸张手法,状柳色之丰盈、浓重、苍翠欲滴。杨柳执意要分绿与巴江,让江水与它同美,一起来装点春天。一个“侵”字写活了杨柳,赋予它动感和情感,可谓以一字而尽传精神。

  杨柳不仅“风流可爱”,而且浓荫清凉,可以为夏日的人们消暑除热。于是诗人联想到,巴江柳应该“好向金銮”,“移阴绮窗”,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辞采的富丽,衬托出希望的美好。《南史》记载,刘悛之为益州刺史,曾献蜀柳数株,齐武帝把它们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罩,甚为钟爱。诗的后两句化用这个典故,但其用世之意更为明显。

  这首诗一、二句咏物写实,作者倾笔于柳色,流露出不尽喜爱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难遇知音,惋惜之意见于言外。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荫,畅言巴江柳的辉煌前程,借历史典故,抒自我心志。但柳荫终未移入绮窗,有才难被大用,惋惜之意又深一层。由此可见,这“可惜”二字,实为全诗之主眼。而无限“惜柳”之情,正是诗人自伤沉沦、自叹失意的心灵写照。

  李商隐这首咏物诗,不离不即,既切合于江柳,又在咏柳中表现自己的情思。全诗借柳写入,以虚衬实,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商隐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溪书院

杨发〔唐代〕

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草生垂井口,花发接篱根。入院将雏鸟,攀萝抱子猿。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化度藏院壁

裴玄智〔唐代〕

将肉遣狼守,置骨向狗头。自非阿罗汉,焉能免得偷。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云溪湾里钓鱼翁

张志和〔唐代〕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添鱼具诗·背篷

皮日休〔唐代〕

侬家背篷样,似个大龟甲。雨中跼蹐时,一向听霎霎。甘从鱼不见,亦任鸥相狎。深拥竟无言,空成睡齁鼻合。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旅次

朱庆馀〔唐代〕

林中莺又啭,为客恨因循。故里遥千里,青春过数春。弟兄来渐少,岁月去何频。早晚荣归计,中堂会所亲。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