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别流人
孟浩然 〔唐代〕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孟浩然
隐鹿门山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 292篇诗文 ► 0条名句
贵游行
韦应物〔唐代〕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风雨愆岁候,兵戎横九州。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西江月·南国秋光过二
梁安世〔唐代〕
赋西江月词。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洞中驼褐已嫌单。洞口犹须挥扇。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羡他渔艇系澄湾。欹枕玻璃一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唐代〕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译文
注释
曾随织女渡(dù)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休唱贞(zhēn)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当时:一作“如今”。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译文注释
曾随织女渡(dù)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你曾经随从织女渡过天河,我记得天上云间最美妙的歌。
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休唱贞(zhēn)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不要再唱贞元年间供奉皇帝的旧曲,当日朝廷上的士大夫现在已经不多。
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当时:一作“如今”。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诗人的心情激动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难平的。
题吴发原南居
马戴〔唐代〕
闲居谁厌僻,门掩汉祠前。山色夏云映,树阴幽草连。晴光分渚曲,绿气冒原田。何日远游罢,高枝已噪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