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①
孟浩然 〔唐代〕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②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③
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④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⑤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孟浩然
隐鹿门山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 292篇诗文 ► 0条名句
赵将军歌
岑参〔唐代〕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译文
注释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城南:庭州城南郊野。猎马:出猎的马。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diāo)鼠袍(páo)。
赵将军:未详。闻一多考证认为是疏勒守捉使赵宗玼,后继封常宿任北庭节度使。纵:放任自己。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貂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6-247
译文注释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九月的天山脚下寒风似刀,城南出猎的马儿缩着寒毛。
城南:庭州城南郊野。猎马:出猎的马。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diāo)鼠袍(páo)。
赵将军比赛骑射场场获胜,赢得那单于穿的貂鼠皮袍。
赵将军:未详。闻一多考证认为是疏勒守捉使赵宗玼,后继封常宿任北庭节度使。纵:放任自己。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貂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6-247
赏析
诗一开头先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深秋时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北风夹着严寒,犹如利刀一般砭人肌骨。这里用“似刀”来渲染寒风刺骨,风之劲急,天气之严寒,把“风似刀”和“九月”联系起来,形成反差,这样,将边塞生活环境就渲染得更艰苦了。“九月”于中原来说,正是秋高气爽,边塞就已是“风似刀”了。“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将寒风凛冽的气氛,从效应上作了生动的渲染。
这两句诗,还没有正面写赵将军,只是渲染环境、渲染气氛,为赵将军的活动,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后两句构思巧妙,比喻新颖。诗人用赌博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岑参在诗中以“纵”来形容“博”,可以使人想象赵将军豪放的英雄气概。苦斗沙场,何等艰辛,而赵将军纵情驰骋于其中,视之如同方桌上的一场赌博游戏,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场场胜”,“赌得”“貂鼠袍”,显得如此轻松、潇洒。这里,作者似乎展现了赵将军手提大刀,刀尖挑着单于的貂袍拍马而回的轻盈身影。这里所写同前两句严寒艰苦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却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赵将军的英勇善战就得到完美的表现。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寄汉阳故人
张籍〔唐代〕
知君汉阳住,烟树远重重。归使雨中发,寄书灯下封。同时买江坞,今日别云松。欲问新移处,青萝最北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细言
萧统〔唐代〕
坐卧邻空尘。凭附蟭螟翼。越咫尺而三秋。度毫厘而九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铜柱
李休烈〔唐代〕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唐代〕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译文
注释
三川北虏(lǔ)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东山:谢安隐居处。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
译文注释
三川北虏(lǔ)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东山:谢安隐居处。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