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公子围聘(pìn)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公子围:楚康王的弟弟,当时担任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伍举:又称椒举,伍子胥的祖父。介:副使。恶:讨厌、憎恨。行人:官名。管朝觐聘问之事。类似于后世的外交官。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yì)褊(biǎn)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shàn)听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lí)对曰:“君辱贶(kuàng)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yán),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miè)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shì)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yōng)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tiāo)?”
逆:迎。墠:郊外祭祀的场地。令尹:指公子围。太宰: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伯州犁:楚人。贶:赠送,赐予。寡大夫:对于他国自称本国大夫的谦词。丰氏:即公孙段氏。公孙段食邑一丰,故称丰氏。而,通“尔”,你。“抚有而室”,就是做妻室。“将使丰氏抚有尔室”是引郑君的话。布:设置。几筵:古时的一种祭席。庄、共:楚庄王、共王。庄王是公子围的祖父,共王是他的父亲。若野赐之:意谓在城外成婚礼。蒙:欺。先君,指庄王、共王。老:大臣。恃:指依靠大国而自己无防备。靖:安定。而:同“尔”,你。包藏祸心:外表和好,心怀恶意。惩:警戒。距:同“拒”。壅塞:阻塞不通。馆人:管理客馆、招待宾客的人。祧:远祖的庙。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gāo)而入。许之。
櫜:盛弓箭的袋子。垂櫜:表示袋子里没有装弓箭之类的武器。
楚公子围聘(pìn)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楚国公子围到郑国聘问,同时迎娶公孙段家的女儿。伍举担任副使。他们正准备住进城内宾馆,郑国人怀疑他们有诈,派行人子羽同他们说了,于是住在城外的馆舍。
公子围:楚康王的弟弟,当时担任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伍举:又称椒举,伍子胥的祖父。介:副使。恶:讨厌、憎恨。行人:官名。管朝觐聘问之事。类似于后世的外交官。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yì)褊(biǎn)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shàn)听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lí)对曰:“君辱贶(kuàng)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yán),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miè)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shì)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yōng)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tiāo)?”
聘问结束以后,公子围准备带领军队前去迎亲。子产担心这件事,派子羽推辞,说:“由于敝国地方狭小,容纳不下随从的人,请允许我们在城外修整祭祀的地面听候命令。”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辱蒙君王赏赐敝国大夫围,告诉围说‘将让丰氏作你的妻室’。围摆设了祭筵,在庄王、共王的宗庙视告后才来。如果在野外赐给围,这是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这就使敝国大夫围不能置身于卿大夫们的行列了。不仅是这样,更使围欺骗自己的先君,将不能再作敝国国君的大臣,恐怕也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希望大夫考虑这件事。”子羽说:“小国没有罪,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本来打算依赖大国安定自己,又恐怕他们包藏祸心来图谋自己。敝国唯恐小国失去依赖,致使诸侯心怀戒备,使他们莫不怨恨大国,抗拒违背君王的命令,从而使大国的命令不能贯彻,无法施行。要不是这个原因,敝国是替贵国看守馆舍的,岂敢爱惜丰氏的宗庙而不让入内?”
逆:迎。墠:郊外祭祀的场地。令尹:指公子围。太宰: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伯州犁:楚人。贶:赠送,赐予。寡大夫:对于他国自称本国大夫的谦词。丰氏:即公孙段氏。公孙段食邑一丰,故称丰氏。而,通“尔”,你。“抚有而室”,就是做妻室。“将使丰氏抚有尔室”是引郑君的话。布:设置。几筵:古时的一种祭席。庄、共:楚庄王、共王。庄王是公子围的祖父,共王是他的父亲。若野赐之:意谓在城外成婚礼。蒙:欺。先君,指庄王、共王。老:大臣。恃:指依靠大国而自己无防备。靖:安定。而:同“尔”,你。包藏祸心:外表和好,心怀恶意。惩:警戒。距:同“拒”。壅塞:阻塞不通。馆人:管理客馆、招待宾客的人。祧:远祖的庙。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gāo)而入。许之。
伍举知道郑国有了防备,就请求让军队垂下箭囊入城。郑国同意了。
櫜:盛弓箭的袋子。垂櫜:表示袋子里没有装弓箭之类的武器。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qǐ)。偕(xié)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mǐ)盬(gǔ),忧我父母。
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靡盬:无休止。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p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bīn),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溥:古本作“普”。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贤:多、劳。
四牡(mǔ)彭彭,王事傍(bàng)傍。嘉我未老,鲜(xiǎn)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傍傍:急急忙忙。鲜: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方将:正壮。旅力:体力。旅通“膂”。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cuì)事国;或息偃(yǎn)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g)。
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尽瘁:尽心竭力。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不已:不止。行:道路。
或不知叫号(háo),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yǎn)仰,或王事鞅(yāng)掌。
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劬劳:辛勤劳苦。栖迟:休息游乐。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或湛(dān)乐饮酒,或惨惨畏咎(jiù);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湛:同“耽”,沉湎。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风议:放言高论。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参考资料: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qǐ)。偕(xié)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mǐ)盬(gǔ),忧我父母。
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靡盬:无休止。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p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bīn),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溥:古本作“普”。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贤:多、劳。
四牡(mǔ)彭彭,王事傍(bàng)傍。嘉我未老,鲜(xiǎn)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
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傍傍:急急忙忙。鲜: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方将:正壮。旅力:体力。旅通“膂”。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cuì)事国;或息偃(yǎn)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g)。
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
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尽瘁:尽心竭力。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不已:不止。行:道路。
或不知叫号(háo),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yǎn)仰,或王事鞅(yāng)掌。
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
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劬劳:辛勤劳苦。栖迟:休息游乐。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或湛(dān)乐饮酒,或惨惨畏咎(jiù);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有的人完全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湛:同“耽”,沉湎。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风议:放言高论。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参考资料: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骍(xīn)骍角弓,翩(piān)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xū)远矣。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骍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昏姻:即“婚姻”,指姻亲。胥:相。远:疏远。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胥:皆。然:这样。教:教导。效:仿效,效法。
此令兄弟,绰(chuò)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令:善。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亡:通“忘”。
老马反为驹(jū),不顾其后。如食宜饇(yù),如酌(zhuó)孔取。
饇:饱。孔:恰如其分。
毋教猱(náo)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huī)猷(yóu),小人与属。
猱:猿类,善攀援。涂:泥土。附:沾着。徽:美。猷:道。与:从,属,依附。
雨雪瀌(biāo)瀌,见晛(xiàn)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瀌瀌:下雪很盛的样子。晛:日气。遗:通“隤”,柔顺的样子。式:用,因也。娄:借为“屡”。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máo),我是用忧。
浮浮:与“瀌瀌”义同。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骍(xīn)骍角弓,翩(piān)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xū)远矣。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骍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昏姻:即“婚姻”,指姻亲。胥:相。远:疏远。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胥:皆。然:这样。教:教导。效:仿效,效法。
此令兄弟,绰(chuò)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令:善。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亡:通“忘”。
老马反为驹(jū),不顾其后。如食宜饇(yù),如酌(zhuó)孔取。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饇:饱。孔:恰如其分。
毋教猱(náo)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huī)猷(yóu),小人与属。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猱:猿类,善攀援。涂:泥土。附:沾着。徽:美。猷:道。与:从,属,依附。
雨雪瀌(biāo)瀌,见晛(xiàn)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瀌瀌:下雪很盛的样子。晛:日气。遗:通“隤”,柔顺的样子。式:用,因也。娄:借为“屡”。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máo),我是用忧。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浮浮:与“瀌瀌”义同。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