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岑参 〔唐代〕
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
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岑参
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 413篇诗文 ► 0条名句
岁幕还家
于邺〔唐代〕
东西流不驻,白日与车轮。残雪半成水,微风应欲春。几经他国岁,已减故乡人。回首长安道,十年空苦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言怀呈董仲纶训导
王翰〔唐代〕
南山有佳树,众鸟寒相依。佳树何团圆,岁暮心不移。高枝聊可嬉,低枝安我栖。有巢不能庇,敢望故林飞。古剑光射斗,陆沈还不朽。欲淬使之利,持此恐伤手。不若两钱锥,反以得取售。向市空抱归,令人颜甚厚。蝓涎自濡,蛟龙嘘成云。蝓以自足,蛟龙或可驯。大小各逍遥,雕鷃何足论。方崔秋气高,大宇何萧骚。主人有西成,客子免焦劳。道途何纵横,使我颜色消..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岑参〔唐代〕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征求。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逸足何駸駸,美声实风流。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主人不相识,此地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得火龙真人剑法
吕岩〔唐代〕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同题仙游观
韩翃〔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译文
注释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qī)凄宿雨收。
五城楼:这里借指仙游观。宿雨:隔宿的雨。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zhēn)声近报汉宫秋。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闲: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文注释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qī)凄宿雨收。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五城楼:这里借指仙游观。宿雨:隔宿的雨。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zhēn)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闲: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赏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