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贺

李贺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 208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愁曲

温庭筠〔唐代〕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杨巨源〔唐代〕

火入天地炉,南方正何剧。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赫赫沸泉壑,焰焰焦砂石。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心空得清凉,理证等喧寂。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句 其三

范百禄〔唐代〕

山环襟带连秦岭,地控烟喉限蜀城。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九鲤湖

陈乘〔唐代〕

汗漫乘春至,林峦雾雨生。洞莓黏屐重,岩雪溅衣轻。窟宅分三岛,烟霞接五城。却怜饶药物,欲辨不知名。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刘禹锡〔唐代〕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