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远曲
张籍 〔唐代〕
水上山沉沉,征途复绕林。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
雪中独立树,海口失侣禽。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南织绫词
施肩吾〔唐代〕
卿卿买得越人丝,贪弄金梭懒画眉。女伴能来看新bE,鸳鸯正欲上花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温庭筠〔唐代〕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译文
注释
楚女欲归南浦(pǔ),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yàng)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译文注释
楚女欲归南浦(pǔ),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yàng)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
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赏析
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唐代〕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浑河中
李商隐〔唐代〕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