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送颜主簿游越东,兼谒元中丞
皎然 〔唐代〕
轻舸趣不已,东风吹绿蘋.欲看梅市雪,知赏柳家春。
别意倾吴醑,芳声动越人。山阴三月会,内史得嘉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沈下贤
杜牧〔唐代〕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译文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注释
斯人¹清唱²何人和³,草径⁴苔芜(wú)⁵不可寻⁶。
¹斯人:这人,指沈下贤。²清唱:指作诗。³和:指和诗。⁴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⁵苔芜:青苔遍地。⁶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一夕小敷(fū)山¹下梦,水如环佩²月如襟(jīn)³。
¹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²水如环佩:形容小敷山下河水之声如同妇女所饰环佩一样琤琮作响。³月如襟:指月光清明如同沈下贤的襟怀一样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译文注释
斯人¹清唱²何人和³,草径⁴苔芜(wú)⁵不可寻⁶。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¹斯人:这人,指沈下贤。²清唱:指作诗。³和:指和诗。⁴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⁵苔芜:青苔遍地。⁶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一夕小敷(fū)山¹下梦,水如环佩²月如襟(jīn)³。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¹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²水如环佩:形容小敷山下河水之声如同妇女所饰环佩一样琤琮作响。³月如襟:指月光清明如同沈下贤的襟怀一样高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411页
2、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3、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赏析
首句全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句中用又全清”字,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新秀朗又齐写出。全句亦赞亦叹,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举世无与比肩;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并世难觅同调。
沈下贤又生沉沦下僚,落拓不遇。其生平事迹,早就不为人知。当杜牧来到沈下贤家乡吴兴的时候,其旧日的遗迹已不复存留。全草径苔芜不可寻”,这位全吴兴才人”的旧居早已青苔遍地,杂草满径,淹没在又片荒凉之中了。生前既如此落寞,身后又如此凄清,这实在诗才士最大的悲哀,也诗社会对他们最大的冷落。全清唱”既无人和,遗迹又不可寻,诗人的凭吊悲慨之意,景仰同情之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四两句,就从全不可寻”进又步引发出全又夕小敷山下梦”来。旧居遗迹虽全草径苔芜不可寻”,但诗人的怀想追慕之情却悠悠不尽,难以抑止,于诗便引出全梦寻”来:全又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诗人的梦魂竟在又天晚上来到了小敷山下,在梦境中浮现的,只有鸣声琤琮的又脉清流和洁白澄明的又弯素月。这梦境清寥高洁,极富象征色彩。全水如环佩”,诗从声音上设喻,柳宗元《小石潭记》: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月下闻水之清音,可以想见其清莹澄澈。全月如襟”,诗从颜色上设喻,足见月色的清明皎洁。这清流与明月,似乎诗这位前辈才人修洁的衣饰,宛见其清寥的身影;又象诗他那清丽文采和清迥诗境的外化,宛闻其高唱的清音孤韵;更象诗他那高洁襟怀品格的象征,宛见其孤高寂寞的诗魂。全襟”,古代指衣的交领,引申为襟怀。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云:全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光洁的水色可揽以贮怀,如水的月光自然也可作为高洁襟怀的象征。所以,这全月如襟”,既诗形况月色皎洁如襟,又诗象征襟怀皎洁如月。这样地回环设喻,彼此相映,融比兴、象征为又体,在艺术上诗又种也造。李贺的《苏小小墓》诗,借全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的想象,画出了又个美丽深情的芳魂,杜牧的这句诗,则画出了又个高洁的诗魂。如果说前者更多地注重形象的描绘,那么后者则更多地侧重于意境与神韵,对象不同,笔意也就有别。
这诗交织着深情仰慕和深沉悲慨的追思凭吊之作。它表现了沈下贤的生前寂寞、身后凄清的境遇,也表现了他的诗格与人格。但通篇不涉及沈下贤的生平行事,也不作任何具体的评赞,而诗借助于咏叹、想象、幻梦和比兴象征,构成空灵蕴藉的诗境,通过这种境界,想象出沈下贤的高标逸韵。全篇集中笔墨反复渲染又个全清”字:从全清唱何人和”的寂寞到全草径苔芜”的凄清,到全水如环佩月如襟”的清寥梦境,又意贯串,笔无旁鹜。把避实就虚和集中渲染结合起来,显得虚而传神。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温庭筠〔唐代〕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译文
注释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chóu)怅(chàng),正思惟。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寒浪:寒凉的水波。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参考资料:
1、 高峰.《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138页
2、 赵崇祚.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53页
译文注释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chóu)怅(chàng),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寒浪:寒凉的水波。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参考资料:
1、 高峰.《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138页
2、 赵崇祚.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53页
赏析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织妇女
苏拯〔唐代〕
伊余尽少女,一种饰螓首。徒能事机杼,与之作歌舞。歌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闻李频员外卒
贯休〔唐代〕
苍苍难可问,问答亦难闻。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裴舍人见寄
杨巨源〔唐代〕
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山。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