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十九首 其十八
王冕 〔〕
玉骨清臞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辋川集 柳浪
王维〔〕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塞客吟
萧道成〔〕
宝纬紊宗。神经越序。德晦河晋。力宣江楚。云雷兆壮。天山繇武。直发指河关。凝精越汉渚。秋风起。塞草衰。雕鸿思。边马悲。平原千里顾。但见转蓬飞。星严海净。月彻河明。清辉映幕。素液凝庭。金笳夜厉。羽轊晨征。斡晴潭而怅泗。枻松洲而悼情。兰涵风而泻艳。菊笼泉而散英。曲绕首燕之叹。吹轸绝越之声。欷园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馀馨。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王国维〔〕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译文
注释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ài)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芙蓉:荷花的别名。萧艾:艾蒿,臭草。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1(8).
译文注释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ài)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芙蓉:荷花的别名。萧艾:艾蒿,臭草。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1(8).
赏析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别诗二首 其二
萧绎〔〕
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同谢咨议咏铜爵台
谢朓〔〕
穗帏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