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麻平晚行

王勃 〔唐代〕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
麻平:
怀土:怀恋故土。
戍:防守边疆。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赏析

  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连续三首诗,诗人多次运用百年和千里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的搭配,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百年,和千里,又运用的夸张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围。

  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在《滕王阁》中,他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一段极其别致的描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作者在这里追对它们作了粗略的带过。

  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才分色和一个不辨名,是不着一色,而写尽风流。其妙处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征战十年怨声连连的士兵看到海伦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学卖命。(呵呵,跑题了)。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才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让他凄神寒骨。所谓的“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变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友赴阙

吴融〔唐代〕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驿路两行秋吹急,渭波千叠夕阳寒。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火残。遥羡从公无一事,探花先醉曲江干。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初雨后寻愚溪

柳宗元〔唐代〕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济上四贤咏(三首。济州官舍作)

王维〔唐代〕

崔录事(册4 卷125 页1252a)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遁迹(一作世)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成文学 (册4 卷125 页1252b)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使气公卿坐。论心(一作交)游侠场。中年不得意(一作志)。谢病客游梁。郑霍二山人(一作寄霍郑二山人)(册4 卷125 页125..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秘书姚少监

方干〔唐代〕

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潭州独步

殷尧藩〔唐代〕

鹤发垂肩懒著巾,晚凉独步楚江滨。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习巧未逢医拙手,闻歌先识采莲人。笑看斥鷃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