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公琴台诗三首
高适 〔唐代〕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皤皤邑中老,自夸邑中理。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开门无犬吠,早卧常晏起。昔人不忍欺,今我还复尔。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田家杂兴八首
储光羲〔唐代〕
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塞下曲·其六
戎昱〔唐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下篇一作王维诗)
张子容〔唐代〕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采樵作
孟浩然〔唐代〕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译文
注释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chá)拥,路险垂藤接。
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luó)衣。
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负轻策(cè),平野望烟归。
长歌:拉长声调唱歌。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译文注释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chá)拥,路险垂藤接。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luó)衣。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负轻策(cè),平野望烟归。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长歌:拉长声调唱歌。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赏析
和河南杨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笋诗
许浑〔唐代〕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云断石峰高并笋,日临山势远开莲。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