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雨五首 其四
王冕 〔〕
知少虑亦少,閒多病转多。干戈愁正切,风雨恨如何?
华屋迷青草,玄门暗绿萝。凄凉无可奈,感慨动悲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王维〔〕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骑吹凌霜发,旌旗夹路陈。凯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傅母悲香褓,君家拥画轮。射熊今梦帝,秤象问何人。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五岁过人智,三天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晚春归思
王维〔〕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其六
释敬安〔〕
大道寓影响,谁复知此理。是中无实性,群有妄相拟。本自绝名言,云何立彼此。运心平等观,一任空华起。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一旦挥霍去,何因得像似。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玉阶诗
鲍子卿〔〕
玉阶已夸丽,复得临紫微。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轻苔染珠履,微淀拂罗衣。独笑昆山曲,空见青凫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译文
注释
万家墨面没蒿(hāo)莱(lái),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蒿莱:泛指野草。敢:岂敢之省语。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无声: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
2、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译文注释
万家墨面没蒿(hāo)莱(lái),敢有歌吟动地哀。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蒿莱:泛指野草。敢:岂敢之省语。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无声: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
2、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赏析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国民党的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字”,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诗人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