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韦应物 〔唐代〕
冰泮寒塘水渌,
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门巷无事,
晚下高斋有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怀云卧轩上人
王翰〔唐代〕
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碧虚灯影送,清籁梵声闻。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窊尊诗(在道州)
元结〔唐代〕
巉巉小山石,数峰对窊亭。窊石堪为樽,状类不可名。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尊中酒初涨,始有岛屿生。岂无日观峰,直下临沧溟。爱之不觉醉,醉卧还自醒。醒醉在尊畔,始为吾性情。若以形胜论,坐隅临郡城。平湖近阶砌,近山复青青。异木几十株,林条冒檐楹。盘根满石上,皆作龙蛇形。酒堂贮酿器,户牖皆罂瓶。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扇
徐夤〔唐代〕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嘉兴许明府
方干〔唐代〕
槜李转闻风教好,重门夜不上重关。腰悬墨绶三年外,身去青云一步间。勤苦字人酬帝力,从容对客问家山。升沈路别情犹在,不忘乡中旧往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恨别
杜甫〔唐代〕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译文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