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海榴
韦应物 〔唐代〕
叶有苦寒色,山中霜霰多。虽此蒙阳景,移根意如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皇甫冉〔唐代〕
野性难驯狎,荒郊自闭门。心闲同海鸟,日夕恋山村。屡枉琼瑶赠,如今道术存。远峰时振策,春雨耐香源。复有故人在,宁闻庐鹊喧。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唐代〕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
注释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凤管:笙箫。
千花百草凋(diāo)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注释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它不需要被做成用来吹奏的笙箫,也不需要截断做成钓鱼竿。
凤管:笙箫。
千花百草凋(diāo)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后,在纷飞的大雪中去看那点点葱翠。
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首二句,平淡无奇,不仅用词浅显,亦无深刻的寓意,只是交代了竹子一般的用途,但作者强调的是“不用”、“不须”,至于缘由,结尾两句予以点明。原来,前三句都是陪衬,是为了与末句构成对比的。诗人说,我不用把竹子制成笛子,也不把它用作钓鱼竿,要的是让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后,在大雪纷飞之时,能够屹立在雪中,使我看到那一番凌雪傲霜的情调。
前两句实际上写的是竹子的功利实用性,末句则是竹子的精神“实用性”,而功利实用性是不被作者看重的,他看重的是竹子品格对人的影响。作者故意使之构成强烈的对比,对比之中,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自然不是为了看竹子的青翠之姿,而是从雪里的孤竹中看到了竹的高洁本质,一种独立于世俗的孤傲。此诗托竹寓意,巧用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那种高洁孤傲、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喜园中茶生
韦应物〔唐代〕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听僧云端讲经
姚合〔唐代〕
无生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正真。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僧房
王昌龄〔唐代〕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