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词
温庭筠 〔唐代〕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译文
注释
玉树歌阑(lán)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wú)国。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xián)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jiā)发。
千里涵(hán)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pō)黎枕上闻天鸡。
鸾(luán)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guǒ)。
后主荒宫有晓莺(yīng),飞来只隔西江水。
译文注释
玉树歌阑(lán)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wú)国。
玉树:即南北朝时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其内容大概是歌咏张贵妃、孔贵嫔美色的,被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歌阑:歌残、歌尽。海云黑:天海边乌云密布,预示国家将亡。“花庭”句:谓原本花团锦簇的宫廷转眼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xián)六龙。
杨家二世:指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安九重:安居于九重深宫之内,喻指安于帝位。御:乘。华芝:即华盖,原指皇帝所乘之车的车盖,借指皇帝所乘之车。六龙:即六马,古代八尺以上的马称为龙。皇帝所乘之车由六马所驾。隋炀帝游江都,不乘车马而乘船,此句即此意。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金芙蓉:疑为接上句锦帆而言,谓锦帆上所绣的金色芙蓉花,大概喻其龙船华美之意。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jiā)发。
丁星:闪烁貌。哀笳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音色哀凉。隋炀帝曾命乐工作《泛龙舟》等曲,其声亦哀怨。
千里涵(hán)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涵空:水映天空。澄:平静。澄一作“照”。水魂:水中精怪。此句谓隋炀帝龙舟所行之处,水静天晴,连精怪们都畏惧其威严而不敢兴风作浪。“万枝”句:扬州有琼树,开百花。飘一作“团”。此句谓千万株琼树开花如一团团香雪,而其香气浓郁,又迎面扑鼻。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pō)黎枕上闻天鸡。
漏:古代一种滴水定时器。转:指时间推移。霞高:晚霞升起。沧海西:日落于大海之西。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
鸾(luán)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鸾弦代雁:泛指弦乐器。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guǒ)。
倾动:指天下震动,国家不安宁。倾一作“澒”,烟一作“风”。
后主荒宫有晓莺(yīng),飞来只隔西江水。
“后主”二句:后主,即陈后主。陈被隋灭,陈国都城金陵与隋炀帝江都皇宫只隔一条西江。末二句谓从陈后主荒宫之晓莺仅需飞过一条西江水就能到隋炀帝的江都皇宫,喻示隋炀帝荒淫无道,距离亡国也不甚远。
赏析
此诗讽隋炀帝效法陈后主骄奢淫逸以至亡国。先写陈后主曾经繁华一时的故宫如今已成荒草废墟。再写隋炀帝步陈后主后尘,极尽奢侈之能事,尤以此之骄奢对比彼之荒墟,这种极大的反差颇具讽刺意味。就如老子所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隋炀帝和他的国家走到盛极之时,也就是到了“四方倾动烟尘起”之时。果然,隋朝距离灭亡已经很近很近了,仅仅渡过区区一条西江水隋炀帝就可以去地下找陈后主聊聊荒淫亡国之事了。
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一日游乐江都时,恍恍惚惚中感觉似与陈后主相遇,二人先以彼此的爱妃相比,然后陈后主又问隋炀帝道:“你的龙舟之游欢乐么?我原来以为你是尧舜那样圣明的君王,今天一看,原来也是个贪图享乐之人。既然你我同是这类人,当年你们父子又凭什么以昏庸无道之罪灭掉我的国家呢?”
赏析
此诗讽隋炀帝效法陈后主骄奢淫逸以至亡国。先写陈后主曾经繁华一时的故宫如今已成荒草废墟。再写隋炀帝步陈后主后尘,极尽奢侈之能事,尤以此之骄奢对比彼之荒墟,这种极大的反差颇具讽刺意味。就如老子所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隋炀帝和他的国家走到盛极之时,也就是到了“四方倾动烟尘起”之时。果然,隋朝距离灭亡已经很近很近了,仅仅渡过区区一条西江水隋炀帝就可以去地下找陈后主聊聊荒淫亡国之事了。
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一日游乐江都时,恍恍惚惚中感觉似与陈后主相遇,二人先以彼此的爱妃相比,然后陈后主又问隋炀帝道:“你的龙舟之游欢乐么?我原来以为你是尧舜那样圣明的君王,今天一看,原来也是个贪图享乐之人。既然你我同是这类人,当年你们父子又凭什么以昏庸无道之罪灭掉我的国家呢?”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弩
李峤〔唐代〕
挺质本轩皇,申威振远方。机张惊雉雊,玉彩耀星芒。高鸟行应尽,清猿坐见伤。苏秦六百步,持此说韩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逢旧二首
李涉〔唐代〕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唐代〕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译文
注释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sù)琴。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zhōng)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钟期:指钟子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译文注释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sù)琴。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钟(zhōng)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钟期:指钟子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赏析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长命缕
司空图〔唐代〕
他乡处处堪悲事,残照依依惜别天。此去知名长命缕,殷勤为我唱花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