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罗带惹香
温庭筠 〔唐代〕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译文
注释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lǚ)旧,断离肠。
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红豆:即相思子。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一双娇燕语雕(diāo)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xiē),柳花狂。
杨:《花间集》作“阴”。歇:散发。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2-43
译文注释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lǚ)旧,断离肠。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红豆:即相思子。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一双娇燕语雕(diāo)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xiē),柳花狂。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杨:《花间集》作“阴”。歇:散发。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2-43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睹物思人,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这一“新”一“旧”,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加上“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
此词一反先写景后抒情的通例,上片可以说是直赋别情,下片却转入景语,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此词具有词旨哀怨,色泽朦胧,语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点。“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复杂情事的景语,用在全词的结尾,尤觉隽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注释
注释
酒泉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罗带”二句:谓带香的罗带上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红豆:即相思子。《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汤本《花间集》无“红”字。
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杨:《花间集》作“阴”。
歇:散发。颜延年《和谢灵运》:“芳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另解: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柳:汤本《花间集》作“枕”,误。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睹物思人,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这一“新”一“旧”,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加上“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
此词一反先写景后抒情的通例,上片可以说是直赋别情,下片却转入景语,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此词具有词旨哀怨,色泽朦胧,语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点。“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复杂情事的景语,用在全词的结尾,尤觉隽永。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别君山
崔橹〔唐代〕
点空誇黛妒愁媚,何必浮来结梦思。惭愧二年青翠色,惹窗黏枕伴吟诗。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张质山人
姚合〔唐代〕
先生居处僻,荆棘与墙齐。酒好宁论价,诗狂不著题。烧成度世药,踏尽上山梯。懒听闲人语,争如谷鸟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关门望华山
刘长卿〔唐代〕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塞上听吹笛
高适〔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注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qiāng)笛戍(shù)楼间。
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羌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译文注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qiāng)笛戍(shù)楼间。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羌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赏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颜真卿〔唐代〕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名高清远峡,文聚斗牛津。迹异心宁间,声同质岂均。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