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温庭筠 〔唐代〕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有单调、双调之分。此词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翠鬟(huán):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映,汤本《花间集》作“暗”。
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
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此词通过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词中女主人公月夜独卧,不仅在前以严妆丽容为衬,其后又以“鸳枕”“月明”为衬,鸳枕独托面容,月明偏照芳颜,主人公那孤寂、相思之苦自在不言中。其中,“扑蕊”“呵花”两个细节的描写,用语精细奇妙,而又使人耳目一新。

  有人将此词解释为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说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聊备一说。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商隐〔唐代〕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叹美人照镜

陈述〔唐代〕

插花枝共动,含笑靥俱生。衫分两处色,钏响一边声。就中还妒影,恐夺可怜名。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上行

周朴〔唐代〕

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简栖上人之建州觐使君舅

皎然〔唐代〕

乱峰江上色,羡尔及秋行。释氏推真子,郗家许贵甥。氎花新雨净,帆叶好风轻。千里依元舅,回潮亦有情。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 其十四

花蕊夫人徐氏〔唐代〕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