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温庭筠 〔唐代〕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伫立在破败的孤庙前,迎着江上阵阵风涛寒,看西陵峡上,风萧萧,雨漫漫。风雨中,弥漫着她思归的呼唤,飘洒着倚桨的她涕泪点点。
傍晚时听杜鹃声声,声声唱不尽思归的愁怨。风传递山里早梅的香气,把春的信息送到山城边。回忆欢情时更觉心苦,游魂何时把家还?

注释

注释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又名夷陵。这里是指孤庙所在地。
谢娘:此处指船娘。兰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是指船边。“兰桡”形容船精美芳香。
玉箸(zhù):或写成“玉筯”。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泪珠下流,一条条如“玉箸”。
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
山郭:“郭”本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这里是指山的边缘。
萧索:缺乏生气,这里有冷淡的意思。
离魂:指离别之人的魂魄,与“别魂”意相同。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上片开头二句,意境阔远,富有气势,为情人离别创造出浓郁氛围: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对”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孤寂的气氛。“谢娘”二句具体刻画女子倚舟怀人,泪流千条,极显其凄怆伤痛之情。

  过片二句写主人公所闻、所见、所感:所闻为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所见早梅已放,香满山郭,好景已不为己所留,以乐景写离愁,倍觉伤怀,且“早梅”又暗与前面“寒”字合;所感则为离恨而已。结尾句双起单承,直接抒写离别之苦,用“萧索”突出思者与被思者的情状,十分痛惜。这是主人公的推想:是不是因为离别后,音信难通,而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人如今又在何处呢?末尾以问语出现,推进一层,表现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主人公此刻茫然无依的心绪。

  此词背景是“孤庙”“山郭”,作者将江南的风景、风情融入了对离愁别恨的抒写之中。整首词由景入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韵味深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武陵洞五首

曹唐〔唐代〕

此生终使此身闲,不是春时且要还。寄语桃花与流水,莫辞相送到人间。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殷勤重与秦人别,莫使桃花闭洞门。却恐重来路不通,殷勤回首谢春风。白鸡黄犬不将去,且寄桃花深洞中。桃花夹岸杳何之,花满春山水去迟。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渡水傍山寻绝壁,白云飞处洞天开。仙人来往无行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商山宿隐居(一作灵一诗)

苏广文〔唐代〕

闻道桃源堪避秦,寻幽数日不逢人。烟霞洞里无鸡犬,风雨林中有鬼神。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 其八十三

花蕊夫人徐氏〔唐代〕

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隋门。独孤后

周昙〔唐代〕

腹生奚强有亲疏,怜者为贤弃者愚。储贰不遭谗构死,隋亡宁便在江都。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中有怀

朱长文〔唐代〕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