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回中作

温庭筠 〔唐代〕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

注释
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南起干河河谷(今陕西陇县北),北出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一说指回中宫。秦始皇曾在干河河谷内修造回中宫作为其行宫,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文苑英华》)。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戍(shù)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怨思:怨恨悲伤。双管:古乐器。
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别:一作“动”,一作“上”。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关山:关隘山岭。
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入夜。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
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冻:一作“噎”。

赏析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头怀古

曹松〔唐代〕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上藤(得上字)

岑参〔唐代〕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长。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杏溪十首。枫林堰

姚合〔唐代〕

森森枫树林,护此石门堰。杏堤数里馀,枫影覆亦遍。鸬鹚与钓童,质异同所愿。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赠操禅师

李建勋〔唐代〕

尝忆曹溪子,龛居面碧嵩。杉松新夏后,雨雹夜禅中。道匪因经悟,心能向物空。秋来得音信,又在剡山东。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前苦寒行二首

杜甫〔唐代〕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