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途中作
王昌龄 〔唐代〕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王昌龄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王昌龄从军行诗意画 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 176篇诗文 ► 0条名句
宋中十首
高适〔唐代〕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鸳鸯
示仁仲 其二〔唐代〕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译文
注释
鸳(yuān)鸯(yāng)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lù)宜之。
鸳鸯:鸭科水鸟名。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毕:长柄的捕鸟小网。罗:无柄的捕鸟网。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为享。
鸳鸯在梁,戢(jí)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xiá)福。
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戢:插。谓鸳鸯栖息时将喙插在左翅下。遐:长远。
乘(shèng)马在厩(jiù),摧(cuò)之秣(mò)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四匹马拉的车子。乘马引申为拉车的马。厩:马棚。摧:通“莝”,铡草喂马。郑笺:“今‘莝’字也。”《说文解字》:“莝,斩刍也。”秣:用粮食喂马。艾:养。一说意为辅助。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suí)之。
绥:安。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24-52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73-474
译文注释
鸳(yuān)鸯(yāng)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lù)宜之。
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鸳鸯:鸭科水鸟名。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毕:长柄的捕鸟小网。罗:无柄的捕鸟网。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为享。
鸳鸯在梁,戢(jí)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xiá)福。
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戢:插。谓鸳鸯栖息时将喙插在左翅下。遐:长远。
乘(shèng)马在厩(jiù),摧(cuò)之秣(mò)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乘:四匹马拉的车子。乘马引申为拉车的马。厩:马棚。摧:通“莝”,铡草喂马。郑笺:“今‘莝’字也。”《说文解字》:“莝,斩刍也。”秣:用粮食喂马。艾:养。一说意为辅助。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suí)之。
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绥:安。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24-52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73-474
赏析
此诗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马和亲迎之礼有关,故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同婚姻有关的诗歌。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
此诗一、二章以鸳鸯匹鸟兴夫妇爱慕之情。两章描绘了一对五彩缤纷的鸳鸯,拍动着羽毛绚丽的翅膀,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许,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美好的图画!在遭到捕猎的危险时刻,仍然成双成对,忠贞不渝,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从同甘到共苦两种境遇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了鸳鸯高洁的品格,挖掘了鸳鸯的典型的独特的禀性,较好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后面对人物的抒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章中,诗人抓住鸳鸯小憩时的一个细节,描摹入微,观察至细。在芳草萋萋的小坝上,一对鸳鸯相依相偎,红艳的嘴巴插入左边的翅膀,闭目养神,恬静悠闲,如一幅明丽淡雅的江南水墨风景图,满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追求。这二章一动一静,描摹毕肖,既是对今后婚姻生活的象征性写照,也是对婚姻的主观要求和美好希望。生活之中,欢乐与痛苦必然并存,既有甜蜜的欣悦,也有凄苦的哀愁,但只要双方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苦乐之中就都有幸福在,即无所畏惧。诗人以鸳鸯比喻夫妻,贴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其形象逐渐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诗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抓住迎亲所用的厩中肥马这一典型细节,引发人对婚礼情景的丰富联想:隆重、热烈、喜庆;并且厩有肥马也反映着生活的富足。这都含蓄地暗示了婚姻美好的客观条件:男女般配,郎才女貌,感情专一,家产丰裕;反映了诗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也是对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礼赞。
怀从弟
齐己〔唐代〕
孤窗烛影微,何事阻吟思。兄弟断消息,山川长路岐。日沈栖鹤坞,霜著叫猿枝。可想为怀抱,多愁多难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偈 其一○五
庞蕴〔唐代〕
无思无念是真空,妙德法身自见中。应机接物契真智,十方世界总流通。通达无我无人法,人法不见有行踪。神识自然无挂碍,廓周沙界等虚空。不假坐禅持戒律,超然解脱岂劳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求筇杖
朱长文〔唐代〕
霜筠来自蜀山遥,天骨轻清素节高。我若得之如佩玉,君应辍此似秋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