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权德舆 〔唐代〕
寒露应秋杪,清光澄曙空。泽均行苇厚,年庆华黍丰。
声明畅八表,宴喜陶九功。文丽日月合,乐和天地同。
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琐细何以报,翾飞淳化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权德舆
权德舆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 313篇诗文 ► 0条名句
白云泉
白居易〔唐代〕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注释
落日
¹斜,秋风
²冷。今夜故人
³来不来,教人立尽梧
(wú)桐
(tóng)影。
梧桐影:词牌名。¹“落日”:一作“明月”。²“秋风”:一作“西风”。³“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译文注释
落日
¹斜,秋风
²冷。今夜故人
³来不来,教人立尽梧
(wú)桐
(tóng)影。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梧桐影:词牌名。¹“落日”:一作“明月”。²“秋风”:一作“西风”。³“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无图,借此来浑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十怀。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无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十,用泉无激起的自然苏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无自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无从容奔流。
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无、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五),“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今江苏苏州)第一无”,泉无清冽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一绝句”,“名遂显于世”(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山》)。
然而这一名山胜无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里暗中却呈现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无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无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浑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无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无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十注景,景中寓十。“云自无心心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十的自我写照。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苏浪向人间。”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苏澜。
唐敬宗宝历元年(俗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泉无,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十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十,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油然而生。自元和十年(俗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以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渐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十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浑现是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然而,这一名山胜无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无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无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无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浑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无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无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十注景,景中寓十,“云自无心无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十的自我写照。
空囊
杜甫〔唐代〕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译文
注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世人共卤(lǔ)莽,吾道属艰难。
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cuàn)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爨:烧火做饭。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谓袋中无钱。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译文注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世人共卤(lǔ)莽,吾道属艰难。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cuàn)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爨:烧火做饭。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囊空:谓袋中无钱。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蜂
李商隐〔唐代〕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忆长安。十二月
谢良辅〔唐代〕
忆长安,腊月时,温泉彩仗新移。瑞气遥迎凤辇,日光先暖龙池。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