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唐代〕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注释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残阳:夕阳。

赏析

  《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景情关系的处理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周朴

  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如果想到一联或者一句诗,就感到非常快乐。他曾经在野外(郊外)遇到一位背着柴走路的人,忽然他抓住那人背着的柴,而且大声说:“我得到了,我得到了!”那樵夫非常惊惧,抽出手臂,丢下柴逃跑了。正好遇到了负责巡逻的士卒,怀疑那樵夫是小偷,就抓住他讯问。这时候周朴慢慢地前去告诉那位士卒说..► 45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杜甫〔唐代〕

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

方干〔唐代〕

归去春山逗晚晴,萦回树石罅中行。明时不是无知己,自忆湖边钓与耕。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入太行路

白居易〔唐代〕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酬复言和誇州宅

元稹〔唐代〕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断发仪刑千古学,奔涛翻动万人忧。石缘类鬼名罗刹,寺为因坟号虎丘。莫著诗章远牵引,由来北郡似南州。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昆山孙少府

钱起〔唐代〕

徇禄近沧海,乘流看碧霄。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悬知讼庭静,窗竹日萧萧。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