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李商隐 〔唐代〕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桂树一枝当白日,
芸香三代继清风。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丛苇
张蠙〔唐代〕
丛丛寒水边,曾折打鱼船。忽与亭台近,翻嫌岛屿偏。花明无月夜,声急正秋天。遥忆巴陵渡,残阳一望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长安主人壁
孟浩然〔唐代〕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田园乐七首·其一
王维〔唐代〕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译文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注释
厌见¹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¹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¹鸣珂(kē)²有底,崆(kōng)峒(tóng)³散发何人。
¹官府:一作“蹀躞”。²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³崆峒:指仙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译文注释
厌见¹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¹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¹鸣珂(kē)²有底,崆(kōng)峒(tóng)³散发何人。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¹官府:一作“蹀躞”。²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³崆峒:指仙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赏析
《田园乐七首》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王维
王维(年-年,一说年—年),字摩诘(ji),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篇诗文 ► 条名句
完善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