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诗十五首。初病风
白居易 〔唐代〕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走笔赠许玖赴桂州命
张祜〔唐代〕
桂林真重德,莲幕藉殊才。直气自消瘴,远心无暂灰。剑棱丛石险,箭激乱流回。莫说雁不到,长江鱼尽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龙标野宴
王昌龄〔唐代〕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
注释
沅(yuán)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xié)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zhé),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注释
沅(yuán)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xié)就竹丛。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莫道弦歌愁远谪(zhé),青山明月不曾空。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奉荅燕公
王琚〔唐代〕
郡远途且艰,宜悲良自得。胡为心独尔,惠好在南国。亦既清颜披,囧然良愿克。与君兰时会,群物如藻饰。烟景惜欢赏,云山起翰墨。接艺奇思微,偶谈玄言直。永日不知倦,逾旬犹谓亟。如何酌离尊,移棹巴城侧。浦口劳长望,舟中独太息。疾风吹飞帆,倏忽南与北。目尽不复见,怀哉无终极。唯当衡峰上,遥辨湖水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白阁默然
姚合〔唐代〕
白阁峰头雪,城中望亦寒。高僧多默坐,清夜到明看。世上无诸苦,林间只一餐。尝闻南北教,所得比师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