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温庭筠 〔唐代〕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门带果林招邑吏,
井分蔬圃属邻家。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雪车
刘叉〔唐代〕
腊令凝绨三十日,缤纷密雪一复一。孰云润泽在枯荄,闤闠饿民冻欲死。死中犹被豺狼食,官车初还城垒未完备。人家千里无烟火,鸡犬何太怨。天下恤吾氓,如何连夜瑶花乱。皎洁既同君子节,沾濡多著小人面。寒锁侯门见客稀,色迷塞路行商断。小小细细如尘间,轻轻缓缓成朴簌。官家不知民馁寒,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载载欲何之,秘藏深宫以御炎酷。徒能自卫九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经杜工部坟
裴说〔唐代〕
骚人久不出,安得国风清。拟掘孤坟破,重教大雅生。皇天高莫问,白酒恨难平。悒怏寒江上,谁人知此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苏溪亭
戴叔伦〔唐代〕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
注释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漫漫:无边无际。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tīng)烟雨杏花寒。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汀:水边平地。
参考资料:
1、 北京益博轩青少年阅读研究机构编著. 我爱诵读 4A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8.
译文注释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漫漫:无边无际。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tīng)烟雨杏花寒。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汀:水边平地。
参考资料:
1、 北京益博轩青少年阅读研究机构编著. 我爱诵读 4A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8.
赏析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齐己〔唐代〕
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