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白
王建 〔唐代〕
总道老来无用处,何须白发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拔却三茎又五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蜀路
薛能〔唐代〕
剑阁缘云拂斗魁,疾风生树过龙媒。前程憩罢知无益,但是驽蹄亦到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词
王德〔唐代〕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译文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注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lí)菊,金粟(sù)¹初开晓更清。
¹金粟:黄色的花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译文注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唯有东篱(lí)菊,金粟(sù)¹初开晓更清。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¹金粟:黄色的花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赏析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秋夕寄友人
罗邺〔唐代〕
秋夕苍茫一雁过,西风白露满宫莎。昨来京洛逢归客,犹说轩车未渡河。莫把少年空倚赖,须知孤立易蹉跎。想君怀抱哀吟夜,铜雀台前皓月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