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馀冰(一本题下有送人二字)
钱起 〔唐代〕
晓日馀冰上,春池一镜明。多从履处薄,偏向饮时清。
比雪光仍在,因风片不成。更随舟楫去,犹可助坚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韦应物〔唐代〕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心当同所尚,迹岂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观项信水墨
方干〔唐代〕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杜甫〔唐代〕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译文
注释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力疾:扶病强起。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风尘:指战乱。
参考资料:
1、 凌朝汉著.洗石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06:第231页
译文注释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
力疾:扶病强起。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
风尘:指战乱。
参考资料:
1、 凌朝汉著.洗石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06:第231页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桃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赠司空拾遗
戴叔伦〔唐代〕
侍臣何事辞云陛,江上弹冠见雪花。望阙未承丹凤诏,开门空对楚人家。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高馆更容尘外客,仍令归去待琼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