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李晔 〔唐代〕

登楼遥望秦宫殿,
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
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
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
迎归大内中。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登楼西望皇都宫殿,宫阙显盛无边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
原野上的云雾烟气,笼罩着碧绿的树木,田间路上行人点点,匆匆而去。怎么样才能够盼得一个济世戡乱的英雄豪杰,铲平逆贼,平息叛乱,迎接我们重新回到长安的皇宫里边,继续我朝之大业。

注释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秦宫殿:借喻唐宫殿。
茫茫:宫阙显盛貌。
渭水:河名,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野烟:指原野上的云雾烟气。
陌上:田间的路上。
行人:出行的人,即行子。
去:往,走。
英雄:指昭宗可依靠的实力人物。
大内: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有景生情,融情于景。下片也写登楼所见,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首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这首词不事藻饰,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袒露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全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可是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即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

  “登楼遥望秦宫殿”,起调写景入手,直笔陡起,因景入情,渲染气氛。古人登楼,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此时贵为天子的李晔,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忧愤危惧,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中,欲归不得。因此“登楼遥望”所见何如,作者不好明写,也不忍明说。而承之以“茫茫只见双飞燕”,言外之意是说,长安宫殿可望而不可及,则能看到似乎是“旧时堂前”构巢停息的“双飞燕”,也是慰情聊胜于无了。

  以下两句“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融情于景。渭水连接着长安与华州两地,相距并不很远,但“千山万丘”蔽掩阻挡,因而长安宫殿无由得见。言“千山万丘”是比况政治上的障碍。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过片承上接下,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从字面看,仍然是写登楼所见,其实新意别具。作者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然而惟见“烟笼碧树”“行人去”,徒增空寂无依之感,“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结拍两句,则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凄楚悲怆。

  全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怆怀国事,寄意深沉。看来这位在政治上一筹莫展的晦气天子,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不减唐宋词名家之作,为后人所称道。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杨侍郎凭见寄

刘禹锡〔唐代〕

十年毛羽催颓,一旦天书召回。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登山阁

李频〔唐代〕

苍苍山阁晚,杳杳隙尘秋。偶上多时立,翻成尽日愁。草平连邑动,河满逐江流。下视穷边路,行人在陇头。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

骆宾王〔唐代〕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鹭鸶

齐己〔唐代〕

洁白虽堪爱,腥膻不那何。到头从所欲,还汝旧沧波。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赠渔家

杜荀鹤〔唐代〕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