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李频 〔五代〕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魏承班〔五代〕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译文
注释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译文注释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琴韵:琴声。薰风:香风。抚:弹奏。断弦频:由于心情痛苦而使琴弦连连折断。黄金缕:谓衣上所饰也。一为古曲名。
赏析
南乡子·岸远沙平
欧阳炯〔五代〕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
注释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xiá)明。孔雀自怜金翠(cuì)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归路:回家的路。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25 .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78-379 .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78-379 .
译文注释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xiá)明。孔雀自怜金翠(cuì)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归路:回家的路。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25 .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78-379 .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78-379 .
赏析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忆江南(二首,与本调不同)
冯延巳〔五代〕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孙光宪〔五代〕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译文
注释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hàn)门初闭。寒影堕(duò)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niǎo)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译文注释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hàn)门初闭。寒影堕(duò)高檐,钩垂一面帘。
月华:月光。金环:门环。碎撼:无节奏地摇动。一面:一幅。
碧烟轻袅(niǎo)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红战:红火闪动。高唐:梦境,即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相会的典故,表示男女眷恋的美好境界。
赏析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五代〕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这首通过写重阳节挂茱萸香坠儿的习俗抒发主人公的愁怨。词的内容中有对往昔重阳节的回忆,有对眼前处境的感慨,更多的是悲愁离恨。
上片开端“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两句写秋光渐去,而作者又没有能力挽留,而“满阶红叶”自然也唤不出“霜叶红于二月”的喜悦。句末的“暮”字,既写出了时光变化,又写作者心情黯淡,细味其内涵,又有慨叹自己光阴虚掷,又经一年之意。下接“又是”,一个“又”,透露出作者独处已非一年。重阳佳节,登台临谢,当是当年作者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时节和地方,可今年,恐怕是“追插茱萸少一人”,只能独自登临。
下片再写暮秋景色,“菊花”是近观所见,“晚烟”一句写远望所及,形成一幅晚秋烟雨图画。结两句从听觉写,又闻新雁咽寒之声,雁是候鸟,一年一来回,照应了首句“秋光留不住”。在这嗈嗈雁声中,作者不禁想到自己无人作陪,只有“愁恨”相伴,而且年年如此。词在情景交融中结束了,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从“满阶红叶暮”到“晚烟笼细雨”,上下片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词谱》所载《谢新恩》的词虽然不止一种,但很少见像这首这样用仄韵的。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曰:“此阕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所以历来对这首词分段和断句的异说颇多,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