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席大
孟浩然 〔唐代〕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孟浩然
隐鹿门山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 292篇诗文 ► 0条名句
早秋雨夕
顾非熊〔唐代〕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
陆龟蒙〔唐代〕
谢府殷楼少暇时,又抛清宴入书帷。三千馀岁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冷梦汉皋怀鹿隐,静怜烟岛觉鸿离。知君满箧前朝事,凤诺龙奴借与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圣制义成校猎喜雪应制
张说〔唐代〕
文教资武功,郊畋阅邦政。不知仁育久,徒看禽兽盛。夜霰氛埃灭,朝日山川净。绰仗飞走繁,抨弦筋角劲。帝射参神道,龙驰合人性。五豝连一发,百中皆先命。勇爵均万夫,雄图罗七圣。星为吉符老,雪作丰年庆。喜听行猎诗,威神入军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王司马
张籍〔唐代〕
白笏朱衫年少时,久登班列会朝仪。贮财不省关身用,行义唯愁被众知。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未曾相识多闻说,遥望长如白玉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陵绝句
李白〔唐代〕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译文
注释
南登杜陵(líng)上,北望五陵间。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五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市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85页 .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译文注释
南登杜陵(líng)上,北望五陵间。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五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市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85页 .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赏析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问”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旬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