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李白 〔唐代〕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李白〔唐代〕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译文
注释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译文注释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美丽的山东女郎啊,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唉!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
赏析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茜纱窗下,鲁女同海榴同时出现。一个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丽迷人的少女,一个是花朵乍开,明艳照人的植物,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构成这幅东窗海石榴图轴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榴,也指鲁女,在作者的心目中,他们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间所稀之物,是因为它有倒映着绿水的像珊瑚一样明艳的花朵,它有任何东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辉,它有随风散发的醉人的清香。同样,这两句也包含着赞美鲁女的内容。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这幅画的基本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这幅画的色彩美。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前两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这两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红香清,进一步说明了海榴的世所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出于对海石榴的喜爱,特别是出于对鲁女的爱恋。作者不惜让自己变成东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可见,这爱是十分强烈的,这痴情是十分浓郁的!
可惜的是“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当作者要化作东南枝的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阻止了他,双方既不相识,又不曾有片言只语的交谈这一事实,又熄灭了他心头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仅仅是陌路相逢,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是强烈的、真挚的,同时又是微妙、细腻的。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孟浩然〔唐代〕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姚合〔唐代〕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彩仗迎春日,香烟接瑞雪。珮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东归题屋壁
徐夤〔唐代〕
尘埃归去五湖东,还是衡门一亩宫。旧业旋从征赋失,故人多逐乱离空。因悲尽室如悬罄,却拟携家学转蓬。见说武王天上梦,无情曾与傅岩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
罗隐〔唐代〕
烂柯山下忍重到,双桧楼前日欲残。华屋未移春照灼,故侯何在泪汍澜。不唯济物工夫大,长忆容才尺度宽。一恸旁人莫相笑,知音衰尽路行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