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郡守还
岑参 〔唐代〕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岑参
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 413篇诗文 ► 0条名句
忆住一师
李商隐〔唐代〕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
注释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zhōng)晓忆西峰。
无事:无端。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帝城:指京城长安。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西峰:指庐山。
炉烟消尽寒灯晦(huì),童子开门雪满松。
炉烟:亦作“ 炉烟 ”。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
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
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译文注释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zhōng)晓忆西峰。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无事:无端。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帝城:指京城长安。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西峰:指庐山。
炉烟消尽寒灯晦(huì),童子开门雪满松。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炉烟:亦作“ 炉烟 ”。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
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
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赏析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叠前
柳宗元〔唐代〕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章蕴德指挥还平阳卫
刘琏〔唐代〕
微雨润蒸溽,薰风变寒飔。客从远方来,慰我久别离。高谈竟终夕,感旧心伤悲。别来渝四载,世事纷若糜。公私两轇轕,足疲目就眵。相思不可见,寤寐增叹咨。忆昔出海门,万艘总雄师。平阳古尧都,下车抚茕嫠。坚城屹如山,谋谟出幽思。吾州旧部曲,字养恩如儿。此行复千里,后会知何期。长川去悠悠,白日正南驰。骊驹已载歌,别意方凄其。恨无羽翼翔,中心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洞霄宫药圃
白珽〔唐代〕
仙翁曾播植,琼圃尚敷荣。春日祥光满,秋风瑞实成。黄精宜益寿,萱草足忘情。候采灵芝服,还应羽翼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阅虎丘志
张乔〔唐代〕
披图览记兴犹狂,卧里看山足徜徉。说法石依檀板促,冶游人乱塔灯光。鱼从小港听歌出,花近孤坟作意香。谁向色空曾得悟,生公台畔葬真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