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孟郊 〔唐代〕
贫孟忽不贫,请问孟何如。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
江潮清翻翻,淮潮碧徐徐。夜信为朝信,朝信良卷舒。
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馀。我去官色衫,肩经入君庐。
喃喃肩经郎,言语倾琪琚。琪琚铿好词,鸟鹊跃庭除。
书船平安归,喜报乡里闾。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
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
不愿空岧峣,但愿实工夫。实空二理微,分别相起予。
经书荒芜多,为君勉勉锄。勉勉不敢专,传之方在诸。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进太宗
徐惠〔唐代〕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译文
注释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译文注释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赏析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寄赓匡图兄弟
齐己〔唐代〕
僧外闲吟乐最清,年登八十丧南荆。风骚作者为商确,道去碧云争几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夏日集李司直纵溪斋
皎然〔唐代〕
修景属良会,远飙生烦襟。泄云收净绿,众木积芳阴。疏涤府中务,迢遥湖上心。习闲得招我,赏夜宜泛琴。山近资性静,月来寄情深。澹然若事外,岂藉隳华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韩道士(一作张佖诗)
戴叔伦〔唐代〕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樱桃花
元稹〔唐代〕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