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诗
刘彻 〔两汉〕
日月星辰和四时。
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
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
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
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
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
修饰与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
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
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
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
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
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
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
迫窘诘屈几穷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刘彻
名字轶事 汉武帝幼年曾以彘(彘即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景帝亦梦高祖谓已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 而《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 14篇诗文 ► 0条名句
游上野博览会二首 其一
蔡寅〔两汉〕
珠婢交辉近日边,上清高会敞琼筵。蓬仙游戏三千界,海客赢奇百万钱。倒影楼台金碧水,嬉春裙屐绮罗天。五光十色心魂醉,米锦欧花各斗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吕洞宾
钟离权〔两汉〕
知君幸有英灵骨,所以教君心恍惚。含元殿上水晶宫,分明指出神仙窟。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五行匹配自刀圭,执取龟蛇颠倒诀。三尸神,须打彻,进退天机明六甲。知此三要万神归,来驾火龙离九阙。九九道至成真日,三界四府朝元节。气翱翔兮神烜赫,蓬莱便是吾家宅。群仙会饮天乐喧,双童引入升玄客。道心不退故传君,立誓约言亲洒血。逢人兮莫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妇诗
秦嘉〔两汉〕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明月何皎皎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两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
注释
明月何皎(jiǎo)皎,照我罗床帏(wéi)。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忧愁不能寐(mèi),揽衣起徘徊。
寐:入睡。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彷徨:徘徊的意思。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cháng)衣。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14
译文注释
明月何皎(jiǎo)皎,照我罗床帏(wéi)。
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忧愁不能寐(mèi),揽衣起徘徊。
夜里心中惆怅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寐:入睡。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走出房门独自在月下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彷徨:徘徊的意思。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cháng)衣。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14
赏析
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题有两种解读:一说塑造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
按第一种说法,此诗为游子思乡之作。
游子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
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而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接着写“忧愁”的原因。“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为何又说“不如早旋归”呢?实际上他乡作客,何乐而言。正如汉乐府相如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而异乡游子欲归不归的情状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
按第二种说法,此诗抒发女子闺中望夫之慨。
闺中女子的愁思由明月引起。这里的“罗床帏”指闺房。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不能听见,也不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无人可以告诉。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这里诗人以泪写愁,以泪写苦,以泪写思念,“泪下沾裳衣”不但说泪多,而且把情感推向高峰。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伤歌行
曹叡〔两汉〕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译文
注释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gěng)耿夜何长。
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罗帷:丝制的帷幔。
揽衣曳长带,屣(xǐ)履(lǚ)下高堂。
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安所之:到哪里去。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chóu)匹,哀鸣伤我肠。
俦()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穹苍:天空。
译文注释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清冷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照在床头,屋子里格外明亮。
忧人不能寐,耿(gěng)耿夜何长。
屋里的女子想起知友,心中忧伤,难以入睡。
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思念不能断绝,夜晚也显得无比漫长。
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罗帷:丝制的帷幔。
揽衣曳长带,屣(xǐ)履(lǚ)下高堂。
不时有微风吹进闺阁,吹动着罗帷,罗帷不停地飘动着。女子重新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走出屋子。
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可是到哪里去呢?只有在附近徘徊彷徨。
安所之:到哪里去。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春天鸟儿都向南方飞去,而有一只鸟却剩了下来,独自翱翔。
悲声命俦(chóu)匹,哀鸣伤我肠。
它呼唤伙伴的声音多么悲伤,哀鸣的声音不禁让人断肠。
俦()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看到鸟儿想起自己,女子悲伤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沾湿了衣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只好站在外边高吟,向天空倾诉自己的忧愤。
穹苍:天空。
赏析